美文网首页
面对自己

面对自己

作者: 徐立华 | 来源:发表于2024-05-25 21:29 被阅读0次

    ---阅读岸见一郎-《被拒绝的勇气》之对他人的不满 源于对自己的焦虑

    今天阅读岸见一郎《被拒绝的勇气》第四章之对他人的不满,源于对自己的焦虑这一节。这部分内容探讨了四个小话题:父母的课题,不是干涉孩子的未来:亲密关系中,如何让对方愿意听你的;对他人的不满,源于对自己的焦虑;告别彷徨不安,拒绝挑战的自己。

    第一个话题讲述了一个为自己孩子未来充满担忧的妈妈,对于孩子目前的状态充满了各种担心,她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帮助孩子,预设了很多问题。岸见一郎的另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中也谈到了课题分离这个话题,他主张每个人负责好自己的人生课题,不要干涉他人的课题。关于课题分离,我曾看过一个解释,说的是想要分清到底是谁的课题,就看事情的最终结果是需要谁来承担,谁承担事情最终的结果,这就是谁的课题。如果根据这个说法,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未来,最后的结果是孩子来承担,所以那是孩子的课题,父母就不要过度干涉。像作者建议这位妈妈的做法一样,现在什么都不要去做,不要援助孩子他也能自力更生。

    关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课题分离,我个人觉得是非常难把握尺度的。父母出于保护孩子的本能,很多时候都会行动过度。这样会导致影响孩子自己成长的节奏,同时也会造成很多矛盾。书中让我深受触动的地方是,作者认为当我们替孩子做很多付出的同时也暗示着我们不相信孩子自己能做好本属于他们自己负责的课题。我觉得他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回想我自己成长的过程,父母因为了让一家人吃饱饭每天从早忙到晚,根本就没有时间管我,我自己一路走来,尽管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还是承担起了自己的生活全部。可是如今自己为人父母的时候,却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做了过多的干涉,曾经以为那是为孩子好,不想要他们走弯路,可是事实上真是如此吗?深思之后,答案往往并非如此。

    第二个话题是关于亲密关系中两人相处的模式,丈夫瞒着妻子在外面借钱,让妻子感到很苦恼。在这个案例中,让我思考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这些思维模式决定了我们处理问题和对待爱人的方式,或许也是这样的模式给彼此造成了一些矛盾和分歧。作者建议出现问题时,关键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批评指责活在了讲道理。发现问题出现的根源,找到彼此之间的需求和渴望,才能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理论上我们很容易接受,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还是会陷入我们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之中。所以说知道和做到之间隔着千山万水,不过知道是做到的前提,知道了就会受到影响。相信读书和学习的是进步的最佳渠道。

    第三个话题讨论的是一位女儿护理八十多岁老母亲,她的哥哥不照顾妈妈却对她指手画脚。她感到非常不满。这个话题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情景,家庭中付出的人遭到他人的指指点点很多人都会感到委屈。不过作者却觉得这中状况中有这位女儿不能完全接受自己目前完全负责照顾母亲这种状况的内心焦虑。同时也可能是那位哥哥因为不能照顾母亲又不想维护自己作为哥哥的自尊心而做出那样的行为。这一个观察让我很有启发,生活中常见的很多行为背后都有更深一层的东西在。如果我们只看到了表面的行为却忽视了行为背后的东西,那么我们是不会发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的。当然这份发现不仅是去看他人,同时也要去看自己,自己行为、情绪背后的渴望也非常关键。

    第四个话题是关于一位中年男士对于目前是否要转行的矛盾心理。他觉得转换的工作是自己心中一辈子都想要干的,害怕转行后面临的种种挑战,同时又舍不得自己目前工作的稳定收入。感觉自己非常矛盾请求作者给予帮助。作者说这位咨询者心中实际上已经决定放弃挑战自己了。他看出咨询者不具备即使失败也要挑战的勇气,却把没有魄力的原因归咎于未知的领域。作者的回答让我想起之前自己看到的一个说法,说的大致意思就是当一个人向你征求建议时,其实他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只不过想要通过征求他人的建议来验证自己的选择。我也认同作者的观点,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很多时候虽然征求了他人的建议,可是最后还是会按照自己心中的选择去行事。

    最近在和一个朋友读书分享的时候,她也给我讲了类似的事情。我们有时候不理解为什么明明前面是坑,可是就是有人会选择掉进去。这其中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不过我相信每个人选择背后都会有他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至于那个东西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读完这部分,回过头来再思考这些真实的案例,我们都能从中不断地受到启发,也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思考我们如何才能有勇气真实面对自己,接纳自己,活出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面对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af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