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约翰﹒克利斯朵夫》有感

读《约翰﹒克利斯朵夫》有感

作者: 木文言武 | 来源:发表于2023-07-09 10:10 被阅读0次

    《约翰﹒克利斯朵夫》终于看完了,不愧为世界名著,思想性、文学性的确一流。一位音乐天才的桀骜不驯,对命运的抗争,让人荡气回肠;一个真性情汉子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揪人心肺。真挚的友情令人仰慕,爱情的深沉曲折使人九转回肠,性爱的炙烈及毁灭叫人扼腕叹息。天命神光、人性善恶、世态炎凉、众生百像,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作者辛辣地讽刺了名利场上的虚伪和芸芸众生随波逐流的麻木,尖刻地揭示了民族的劣根。作者也以炙热浓烈的笔触赞扬了人间的真善美,以及深邃的智慧、独立的人格、崇高的情感。上乘佳作,这是我在理性上的必然评判。然而在感性上,我又不得不说,不是一部引人入胜的长篇小说。

    我的音乐知识太贫乏,西方文化与我有太多的隔阂,我太不适应作者的写作手法。我认为,西方人主观性很强,他们不满足从外观察、分析、思考 、欣赏事物,他们更喜欢向内解剖、拆分、探究、把玩事物,就如同西医一样,他们拿着手术刀,将病体分解,排查病根,然后快刀猛药直击而去,药到病除,但过程太血腥,副作用多,风险大。罗曼·罗兰用笔刀将人物解剖得细碎又有些零乱,他大篇幅的性格评论、心理揣测,把人物弄得血肉模糊,让我感到非常不舒服,往往疑惑不解、不知所云。主观性强是西方人的优点,亦是西方人的缺点。优点表现为:有强烈的剖析事物的冲动,有极强的深入事物内部、探寻事物背后的好奇心,这培养了西方人的科研能力、孕育了西方文明的科学成就;缺点表现为:往往见木不见林,又自以为是,缺少对天道的敬畏之心,对事物钻得进去却跳不出来,从而造就了许多疯子般的天才,也强化了宇宙受最高神力支配的文化心理,一神教信仰也就成为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相比而言,中国人客观性强,道法自然,人心即天道,天人合一,是老祖宗留给中国人的智慧,中医就是中国智慧的典型表现,望、闻、问、切,探之以外,究之以全,断之以合,一付药参入不同药材,且边治疗边调药,疗效虽不快,但利于除根固本,副作用少,风险小。不过,中国传统智慧也有其局限性,过于现实,缺乏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导致传统中国的科学不昌、科研不盛。我曾对比中西方思维方式,中国思维方式是:接受已知,总结规律,依规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新知;西方思维方式是:审视已知,假设未知,依假设实践,在实践中修正假设。中国思维方式有较强的历史观、整体观,对未知敬而远之,以开放的视角对待人类的终极问题,且不给出终极答案;西方思维方式有较强的未来观、穿透力,对未知有强烈的好奇心,以闭合的视角对待人类的终极问题,且不断给出又不断修正终极答案。

    我是中华文化哺育成长的中国人,读西方文学作品产生不适感也在所难免,中国式以叙述为主、在故事情节中见思想、现精神的文学作品,让我感到更加亲切,我更喜欢远远地、静静地品味人物思索事理。但是中西方文明只有差异没有高下,当代中国有识之士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学西方之长补中国之短,是推进改革开放的思想动力。一个中国人多读点西方的书有益无害,各美其美,美人所美,美美与共,应该是东西方共同的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归宿。

    掩书静思,我不禁一声感慨:啊!世界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又有一声轻叹:唉!西方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约翰﹒克利斯朵夫》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cs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