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集体主义文化盛行。不合群就等同于不好相处,等同于异类。就注定会被投来异样的眼光。于是,多少中国年轻人,自然而然地陷入了一种叫作“假装很合群”的症状里。
明明周末想去图书馆学习,舍友却都在刷剧谈恋爱,为了不被他们孤立,你只好追随他们的生活作息;
明明不玩游戏,但身边的兄弟都在看游戏直播,为了找话题,你不得不也夸起了FPX牛逼,骂起了坑队友的小学生;
明明一个人活得比谁都要精彩,却害怕被投来异样的眼光,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妥协。有时候自省觉得这样随波逐流的感觉糟糕透了又却不断安慰自己:“我得跟他们一起,才能显得我比较合群嘛”。
你以为你在合群,其实只是在被平庸同化。
有人说:在一个糟糕的环境里,合群有一个同义词——浪费时间。
时间是最公平的,每个人都只有雷打不动的24个小时。
你将时间花在“合群、为别人而活”上,就注定花在“自我提升”上的时间就少了。
当你合群时,你是真的喜欢,还是在伪装?
逼着自己合群,不辛苦吗?
同时也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道德绑架。什么集体荣誉感、什么不合群。所谓很合群的人自告奋勇的来告诉作为年轻人的你:“你得多去参加集体活动,。”“你们一个宿舍的怎么居然搞不好关系。”
心理学上有种现象,叫“羊群效应”。
在一个集体中待久了,从众惯了,就会逐渐丧失自己的判断,沦为集体意志的奴隶。
但正如毛姆说的那样:“就算有七万人主张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就变成对的。”
你的努力不合群,让颓废的合群之人感到恐慌?恐慌你的人生走在他前面,结果把他留在原地随波逐流。于是他本能进行有目的性的肆意宣传:快来瞧快来看,这个人居然不愿与我们合群不愿一起随波逐流。这时闲人闻声从四面八方赶来围着你无情嘲笑:就你这样多有能耐啊,还不愿与我们为伍。放开了说要是你真有能耐你怎么还会在这里哦。
明明自己并没有做什么丢人现眼的事情,明明不合群努力是我自己的正当人生。可面对众多闲人的嘲笑,你就如被迫被一群土匪劫上山的小媳妇,屈蹲在地上,掩面哭泣安慰那个不知何处安放的消极自我。
人性就是这样禁不住嘲笑。 我就如你们所愿颓废到底行不?我与你们大家一起随波逐流行不?
你就这样放弃了自己。
为了合群,有多少年轻人甚至搭上了自己的人生。
他们在从众心理的推动下,忘记了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失去了自身的判断,最后只能让生活越来越糟。
《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段话: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降低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为了合群而放弃思考,在群体中不负任何人,却惟独辜负了自己。但这样的人生,你真的就喜欢吗?
比起合群,那些不太合群的人,有时候反而显得更可爱。
就像梁朝伟,不喜欢交际应酬,总是和外界保持着一定的疏离感。剧组拍完戏,大家一起出去喝酒唱歌,梁朝伟却几乎不参加:“你们玩,我回家。”
内向又不爱交际的他,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有声有色,比任何人都享受孤独。
他会自己买张票去中央公园看雪景;他没事的时候就在片场放烟花,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看流星;他甚至上了4天3夜的禅修班,在简陋的房屋中感受自己。
就像意大利导演费里尼所说:要拥有很多内在资源,才能享受独处。
太多人在迎合别人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而他却在独处中找到了内心的边界与平和。
都知道成就事业的人内心也一定非常强大。
可他们也一样,也是必须要面对形形色色的闲人发自肺腑的无情嘲笑。
成就事业的人,他们面对这纯属没什么缘由的嘲笑。或轻轻一笑内心来一句“单纯的孩子”结束。或轻描淡写:“啊哈,我要开始发功了,你们继续随波任意流吧。”
但还是有不少人选择了妥协。
又或者像鲁迅那样:你们去喝咖啡,我去写作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又或者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种种办法都比妥协、随波逐流强。
我们总是以别人对自身的嘲笑为边界,在别人的意志下憋屈的活着。不断颓废只为了让颓废者不那么孤单。不敢追求自我只为了让那些随波逐流者多点心理安慰。
这也正是人为什么年龄越大活的越憋屈,因为我们根本从来没有足够勇气做自己。
鲍尔莱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毫无意义。”
你不需要刻意去合群、去放弃自己融入集体。该来的自然会来,该走的注定要走。
适当地将精力多花在自己身上,学会适当与孤独握手言和,我们会活得更舒适。
合群还是独立?说到底,这只是一种选择。
没有所谓的对错,关键是听从你内心的想法。
如果你为了不显得格格不入,而逼迫自己去迎合别人,不敢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这才是问题。
那样的生活也并不是你内心想要的,改变只需内心现在说一句:我不要在继续这样了,我太难了!
就从现在开始去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吧。不必太在意别人那没有缘由也控制不了的嘲笑,曾经的你为这些付出太多了。如果做一件事,它的最坏结果你能为之承担,那就肆无忌惮的努力去做吧!
余华的文章《在细雨中呼喊》里有这样一段话: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