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涛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9-6
页数: 270
豆瓣评分:7.8分(19人评价)
一、列为私家藏书的原因:
1、作者从十岁开始拿笔练字,中学后因文革停课独自摸索,由“练”转“恋”,不离不弃,41年职业生涯中有28年在校执教书法,出书写书,贡献出一本“学徒记”,仅用一本书的功夫去了解一个人一生的学书经验,太合算了!
2、看到作者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香港版本的《中国书法史》,已归还图书馆。书中作者罗列出习书临帖的变化,其中有述“人生若重来一次,初学楷书,当取褚字。” 让我第一次去百度查找褚遂良的字与人生,褚之楷书《雁塔圣教序记》对比看我刚入门的颜真卿《勤礼碑》,到底哪个更适合初学的我,有了疑问去查资料、去问身边的朋友老师,这个过程很有意思。
二、此书引入《童学书程》的详细学书时间表。
1.楷书:八岁至十岁学唐人大楷,十一岁至十三岁学唐碑中楷,十四岁至十六岁学魏晋小楷。
2.行书、草书:十七、十八岁学王右写行书《兰亭序》;二十一岁学章草《急就篇》,二十一岁至二十四岁学右军草书,二十五岁学唐人大草。
3.篆书:十三岁开始,至十七岁,以秦小篆为主;学古篆,十八岁开始,至二十三岁,由《石鼓文》而钟鼎文。
4.八分隶书:二十四岁到二十五岁,由唐隶而汉隶。
---按以上时间表,长达17年只是练就书法基本功的年限。难怪会有清初书家杨宾之说:“百艺率三年可成,独书用毕生之力。” 想起我的小学时代,没安静留过在一个固定的学校,小学六年六个地方,还有漏学时段,现在听同学说起当年有书法课,弄得一身墨,我好生羡慕。
三、自古以来,学童与识字相伴。
书中所述,习字以“正确” “端正”为务,端正即是美。青少时代的临帖,学习笔法,学习结字,训练自己的书法能力,也是培养审美力。
昨天看见孩子的小学书法书,五年级(下)课本上已祝贺学生练习楷书三年,但孩子说在学校实际上是没有书法课的,只在第二课程选择报名,所以看见我练字立马翻出全部书法课本,并提议,以后逢周日上午就是咱们共同的书法课,可好?
作者的少小临帖,父亲督课,祖父辅导,日日临仿学规矩。三伏写,三九练,寒来暑往三年有余。写出兴趣,养成习惯,不离不弃直到退休。
四、杂写之迹。
作者渐进的学书,起初是自我约束,仿佛“作茧自缚”。得法之后,则要“脱化”,如同“破茧成蝶”的华丽转身。无意间我也保留习字之字迹,动意原是在每周只能上半天时间书法课,课后会选出一张练写最好的取回家,存放在文件夹里,而后在家练字也会留字作存,想借此鼓励自己要坚持下去,第一次练习是在2019年9月16日,还没半年,稍做对比,略有进步就甚是欢喜。
五、现在的学书条件真好!
作者感叹如今的条件好,他是50年代出生,60、70年代自己学书,经历很多,但每到一地方都得自己去寻书店,找旧字帖,费时费力,实属不易。过去的古人学书更为费时,如果不是父辈有条件可以请私塾老师,要不就是有条件找得到拓本学书,而现在,确实有幸,但我也感叹作者的学书经历及家庭文化,刘涛的祖父就有练字的学习文化,后期到武汉读书母亲还托人得以书家赐教,在20世纪就能自小接受良好的古学文化教育,真好!我生于南方之南,父母能养家糊口已不易,记得曾提出学画之想法,额外辅导的在校老师需收少少费用,第一个月母亲给了,第二个月就再拿不出来了,姐姐当时还很严历地说我极不懂事,家中没有余钱还好意思去学画。现在想想,咱家父辈的教育文化没有想法,如今自己做了母亲后,只想孩子至少要比我好,但所学甚少,给予的文化教育总是慢了半拍,边学所用,时间过去了,孩子也长大了。
六、摘书:
“琴书诗画,达士以之养性灵,而庸夫徒赏其迹象;山川云物,高人以之助学识,而俗子徒玩其光华。”(《菜根谭》卷上)可见事物无定品,随人识见以为高下。故读书穷理,要以识趣为先。
接下来要做的事:
1、初擬一份我这个老白的学书次第。
2、翻看翻学孩子的小学书法课本。
3、要看两本书,分别是《菜根潭》和南怀瑾《认证别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