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读书,年轻时没有钱,只能是借了读。借不到,不是就顺走呢?我还真不知道。鲁迅先生作品中,孔已己“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我还是有点深以为然的。一个穷书生买不起书的,只能偷也,这是历史的悲哀也是现实的残酷。
借来的书借得不容易读得也就相当地认真,我记得小学时读的第一本书是隔壁朱二叔家借的高玉宝自传小说《高玉宝》及短篇小说《我要读书》,至今对文中的许多情节记忆犹新,初中时谢红兵借给的《三国演义》是在上课时偷偷读的,高中时从杨学明老师处借读《史记》选编,虽末读完,但却是自已不以猎奇心理而是非常认真地阅读了其中篇目的几本书之一。
大学是最幸福的,有书读,容易借。容易借当然也就借的多,但只满足于阅读的感觉,为读而读,不求甚解,只求读之数量不求读之质量,反而对文章的内容就淡了许多,多而不精,收获自然是少少的。
工作后,手里有了点钱,不赌不玩,唯喜读书,自然买书的时候多了。但大多是养生保健、记忆方法、管理策略方面的。其实自已有一个内心燥动的想法,书中虽然找不到颜如玉,但寻觅到一种学习记忆及工作的灵丹妙药或者灵机一动的东西应是可能的吧!买来的书大多时候也就浏览一下就放置书架,直到覆上浮尘。也许潜意识中也就想自已的书,什么时候读都可以,这什么时候也许是几年几十年甚至是永远了。
借来的书因要归还,因此读得快而且也更为认真,收获也大些。买来的书不认真阅读,束之高阁既浪费金钱,又培养了惰性。有了书却不读,想读书却无书,这是那个贫穷时代留个我的记忆。当然,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多数人既买得起书也读得起书了,但这么大一个国家,也还有许没贫困家庭的孩子没学上没书读。作为有书读能买书的我们,帮助一下这些群体,应成为内心自觉的行动。
我喜欢买书送人,但送的人并不一定喜欢,因"书"与"输"同音的缘故,另外现代中国人有闲情读书的也越来越少,毕竟打麻将和唱歌跳舞还是有趣得多。有人说不喜欢阅读的人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华民族太大,有人喜欢读书,有人不喜欢读书很正常,以偏概全的说辞有点危害耸听了。但培养阅读习惯应是每个人每个家庭应有的责任。
除了藏书家,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来说买书自然是为了读而不是收藏,因此以借来读的心态来阅读买来的书籍收获才会大。有的书要精读,反复地读,仔细地读,寻找书中精华所在,成为铸造自已的精神食粮;有的书可泛读,了解其框架,明白其构思,吸收其精华,掌握其观点既可,是无须逐句逐段、字斟句酌的。
古人云"书非借不能读也……”那是古时,书籍少而珍贵,读书是少数人的专利。而今资讯发达,读书也容易很多,但读什么怎么读又成了麻烦事,选择权自然在于每一个人,希望每一个爱读书的人都能从书的海洋中收获多多。
谢谢你!我爱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