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信的一个写作群上,刚好看到大家在讨论一个问题:我发现我自己写的东西,有人说是抄袭.称已经有人写过了,怎么办?
其中小L(化名)同志分享了这样一段话:
"现在定要写出自己的东西,似乎他人既已说过的,就得避去不说,而要去找人家没有说过的来说,这样,在一般人岂不是可说的话很少了么?"
"其实写出自己的东西并不是这个意思:按诸实际,也决不能像这个样子.我们说话、作文,无非使用那些通用的言词;至于原料,也免不了古人与今人曾经这样那样运用过了的,虽然不能说决没有创新,而也不会全部是创新。’"
这话说的在理,很好地说出原创的本质。而且十分凑巧,它也回答了我近来写作遇到的一个困惑良久的问题:
“如果你发现你想写的东西,别人已经写过类似的文章,而且写得比你好,怎么破?”
当然是写啊,并不是没每个人都像大咖那样写得那么好的。那好,说写就写,过一阵子,文章写好了。一看,这里逻辑不当,那里词义重复。发现类似的意思,大咖比自己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你在这种情景之下,是不是感觉到一点挫败感了?反正我是感觉挺挫败的.
当然,在这里我的挫败感虽然合情,却不合理.每个牛逼之人,背后肯定有傻逼一样的坚持,仅想靠我三脚猫的功夫就想与大咖相比,无疑是疵人说梦.但也正是这种挫败感,迫使我去更深层次地思考:像我这种初学者,如果我想写一个万人皆知的道理,在前人已经发布类似精彩文章的情况下,写出属于自己的一点东西呢?
我把这个问题放到了群里,看看群里的小伙伴有没有不同的看法.结果,有人回了我4个字:有感而发.
一篇好的文章,必须要先能够打动作者自己.如果连作者本身都对自己写的东西无感,那还怎么打动读者?因此,如果我们在写作时对自己目前的写作水平不满意而想要放弃时,不妨可以转换思维:写作不是为了与别人攀比,而是自己有感而发而已.
有感而发,可不只是帮助我们转换思维那么简单.
既然知道有感而发是我们坚持写作的一种思维,那么再深入思考,"有感"才能"发",如何让自己更多的"有感",对我们写作也是很有帮助的,不是吗?
那么,怎么样 才能有更多的"感"呢?
我们经常听到,"输入"与"输出"的说法.我最开始听到这种比喻,是在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里,里面把人的思维当做是一个操作系统。“输入”与“输出”原先正是操作系统的简单术语。只有更好的吸收外界知识(输入),才能让我们处理现实的事务处理得更好(输出)。
如果我们以“有感而发”这个角度去理解上面这句话,吸收外界知识,可以看成对自身的各种不同的刺激,只有你感受到不同种类的刺激,你才能更好地“有感而发”。如此看来,大量不同种类的刺激,也是保证我们写作灵感远远不断的一个重要途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