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254776/509c3686241ee260.jpg)
本书由北京10月文艺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公司于2012年3月第二版,2017年11月第45次印刷,以1981年的陕北高原为背景,通过讲述英俊小伙高加林在一段时间的人生经历,记录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青年的奋斗历程,表达了对青年时期,人生选择重要性及坚守价值观的重要性思考。《人生》作为路遥的成名作,使用了与平凡的世界相同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在读者眼前展开了一幅广阔黄土高原的,关于奋斗与梦想的壮美画卷。他还有明显的苏联文学特征,有时对主人公进行旁白点评,也通过一定的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作品描述了高加林,从乡村小伙成为凤凰男后,在与白富美恋爱时,抛弃了之前的乡村姑娘,被前男友的母亲暗算,导致职务被撤销,重返农村的故事。情节不复杂,很好理解,也容易被猜测。
高加林身上有太多我们青年的影子。不甘平庸,积极进取,敏感,自尊心强,爱面子,争强好胜。努力学习知识,渴望离开乡村,脱离老一辈农民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
高加林调进县城后,拼命工作,得到领导赞扬及重视,成为了工作典型。做出一些成绩后,盲目了膨胀了,有时和同事们说话,言辞敏锐尖刻,才气外露。因与高中同学,现在是县广播站广播员白富美黄亚萍志趣相投,相互吸引,而抛弃了虽然是文盲,但一门心思爱着他的农村的初恋刘巧珍。我们在这儿可以看到,将近40年后的今天,像高加林刘巧珍及黄亚萍的关系,如今还在身边经常上演着。多少年轻人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和志趣相同的爱情,抛弃了糟糠之妻。试想如果高加林没有东窗事发,最后一定如愿以偿地跟随黄亚萍共赴南京工作生活,人生进入幸福的新阶段,翻开了新篇章。能说高加林的选择是完全错的吗?娶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妇对加林而言,并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他不想找一个人谈家里的猪这次下了几头小猪。他想有一个灵魂上高度契合的伴侣,知冷知热,懂他的小心思小情绪,时时安慰他敏感的内心。但是他不应该对不起巧珍,见异思迁抱别人的大腿。正如开头所言,人生的重要决定就那么几步,走错了一步,就会影响一段人生时期或成功人生,正是因为当时高加林脑子一热,在没有进行长远考虑时,就给了巧珍承诺,造成了日后巧珍的痛苦及自己的悔恨。
同时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悲剧,时代也有一定的原因。小说并没有结局,仅在高加林的后悔中结束。我相信凭借高加林的野心及能力,绝不会甘于在日后日益激荡的改革大潮中,窝在家里种地当一辈子农民。相反的,他一定会重整旗鼓,更进一步。假以时日,他完全可能在这变革的新时代中勇立潮头,成就属于自己的事业,实现年少时候的梦想,实现人生价值。但由于路遥英年早逝,并没有给《人生》这篇作品补一份下篇,实属遗憾。但我相信,作者在写这篇结局时,一定想过在未来的某些时候,根据时代的变化,继续撰写剩余的部分,使高加林成为一个,历经挫折日益成熟的,西北男人的典型形象。
总之,我其实一直有这样的观点:性格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人生中有很多次选择,命运其实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作为青年,我们每次到人生岔路口需要选择时,一定要“风物长宜放眼量”,做出无愧于良心,同时对别人有益的选择。坚守底线,不忘初心,做负责任,敢担当的真男人。
2018年3月3日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