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完了骁骑校今年的新书《长乐里:盛世如我愿》(以下简称《长乐里》),不得不感叹一句:校长的文笔还是一如既往的犀利。
校长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我个人看过的他的作品有《铁器时代》、《橙红年代》、《国士无双》、《匹夫的逆袭》、《罪恶调查局》、《昆仑侠》、《好人平安》,当然,还有最近刚看完的《长乐里》。
前两年,《橙红年代》还被搬上了电视荧幕,这对校长来说也是一次写书事业上的进步。
看过的作品里,我个人最喜欢其中的两部(其他也喜欢,但总有偏爱),一部是《国士无双》,另一部是《匹夫的逆袭》。
写作也有风格,每个小说作家风格不同。
读金庸作品如看一位刀法大家舞刀,大开大合,令人顿有“大江东去,浪淘尽”之感。读古龙作品如看公孙大娘舞剑,剑光犀利,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金庸古龙的风格描述并不准确,但是写作的风格的确是有的,名家皆自成一派。
我也是一只老网虫了,读过的网文不少,校长作品绝对是网文里的一股清流。网文的快速更新特性决定了大多数网文缺少细致的打磨,某些小白文作家还以“从不断更”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荣誉。
说实话,一个网络作家很难二者得兼,所以会出现水字数、水情节的现象,但优秀的网络作家会尽量二者得兼,如果只能二选一,小说质量也会放在首位。
读校长小说,你仿佛感觉不到是在读网文,读其他网文时候“水”的感觉不见了。校长文风犀利,他的文风就像《匹夫的逆袭》主角刘汉东一样,出场就是一个勇敢战士,一直在战斗,当我们惊奇这位战士为什么停下来时,不禁怅然一叹,原来书读完了……
《国士无双》,当时读时废寝忘食,全书从大处着眼,描绘一段动荡岁月,主角是一位“大人物”,但大人物在当时也是滔天巨浪中的一叶扁舟,生死存亡皆不系于己身,满书皆是历史中的战与火,血与泪。
《长乐里》(不多剧透,感兴趣可去首发站支持校长)同写那段历史,但是从小的场景着眼。书中延续校长一贯写作风格,的确是校长又一佳作。
最后跑跑题,说说那个历史时期。
那个历史时期,国破风飘絮,人如海中一扁舟,扁舟一朝倾覆,就可能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无数有名无名仁人志士的流血,才终于铸成了我们今天新的长城。
就如同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写的: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今天之所以是这样,不是因为该是这样,而是因为先辈们为了我们这样的今天汗流光、血流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