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师出的题目是谈心理现象,至少三分钟的语音分享。从今天早上六点多睁开眼睛,看到信息,就在想怎么分享今天的话题。可是一天下来,忙忙活活,都没有来得及看书。晚上在回家的路上,就只想起了知情意,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其他的还有两点,但是忘了是什么了。这个时候也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最近没怎么看书,也没怎么复习,都在忙活一些俗务。
晚上吃完饭,开始翻书,结果并没有找到心理现象那一部分的内容,就开始凭着自己的记忆在群里分享了四分钟。
心理过程既然是一个过程,就有起点,有终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情绪情感过程包括爱恨喜怒悲恐等。意志过程,包括毅力,意志力等。

昨天中午,回到家,看到孩子孩子开着电脑,我就特意告诉他,一会儿别关电脑,我要打印一个文件。然后就去做饭了,结果中间去冰箱拿鸡蛋的过程就看到电脑关了。当时我心里腾一下子就冒了火,让关的时候不关,不让关的时候偏偏就关了,诚心气我,这熊孩子,一点都不尊重妈妈。
一会儿,孩子又到厨房来求抱抱,我心里有情绪,就不让抱。孩子偏蹭着抱,我一脸的不开心,报的勉强,心不甘情不愿。
一边切菜,我就一边想,知,情,意。我觉得我都说了别关电脑,你就应该给我留着,这是对我的尊重。可是偏偏就关了,这是和我作对,对我的不尊重。嗯,是的,我觉得关了电脑就是对我的不尊重,这就是我对孩子关电脑的认知。这个认知更多的是一种思维,也是比较的过程。因为前几天,我回到家,电脑开着,人不在,让把电脑关了,结果半个小时都不会关的。现在这么干脆的关了,而且是在我提醒不关的状态下,所以就是对我的不尊重,也是和前几天的比较得出来的。
孩子关了电脑,我很恼火,也有点生气,这就是由对关电脑事情的认知产生的情绪。我的这个认知对不对呢?不知道?孩子关电脑一定对我是不尊重的吗?不一定,也说不定他没有听见我的话呢?可是我现在就认定他对我不尊重,所以负性情绪来了挡也挡不住。
因为不开心,生气,恼火,所以孩子求抱抱的时候,我第一次直接推开他,告诉他妈妈不开心,不想抱抱,。孩子第二次抱过来的时候,还是很勉强。都那么不尊重我,还抱抱?哼!宝宝不开心,抱也不行。这就是行为,属于意志过程的一部分。
边做饭边理自己的思路,为什么有的人会快乐?为什么有的人天天唉声叹气,闷闷不乐?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认知。也就是说人的情绪不是由事件引起来的,而是由对事件来看法认知引起来的。如果我们对事件的看法总是积极的,乐观的,正面的,那么我们的情绪基本上就是正向的,向上的。如果我们对事件的看法,总是偏负面的,那我我们的情绪自然也是消极的,颓废的,苦闷的。
正向,负向;积极,消极,都是比较出来的。所以说心态等心理现象都是一种主观感觉,只存在于人的大脑中,而且是比较的结果。
一句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幸福也是比较出来的。比如,我月收入5000元,一家三口住着95平的房子,车是15万的新车,没有房贷,没有车贷。老公每月还会给我3500块家用补贴,儿子学习成绩也在中上游。如果我跟生活不如我的人比较,对方一家三口年收入总计八万左右,房子75平,还有10万的贷款没还清,无论春夏秋冬就骑个电动车,儿子天天嫌弃爸爸,说爸爸窝囊,没钱。我当然会觉得自己的日子还过得挺好的,也挺幸福的。

如果我们跟比我们强好多倍的人比较,人家一家四口住在这座城市最高档的三层独栋别墅里,家里养了两只藏獒,雇了三个钟点工,有 三辆100万以上的车,还有两辆50万左右的车。跟这样的人相比,我就会觉得我一点用都没有,严重不如他,就会觉得生活真的是苦难重重,一点意思都没有。
这不就是比较吗?通过比较觉得自己的生活还好,还行。同样,通过比较,觉得自己的生活糟透了,过的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
心理现象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情,意等三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