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迟迟
上海的夏夜是我最钟意的季节,世界清凉得好像一棵树。经过了夜晚的哈尔滨路,就像路过心里的一个伤口。忽然之间,好像对自己、对这座城市所有的厌倦,都可以被原谅了。用木心的话来说,就是“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Rue Massenet. Shanghai June 2018
22年。是的,除了在汉堡的大半年,我在这座大都会里几乎待了22年,甚至还要继续在此读研,工作,成家。
初三时我还写过这样的句子:“和我很多朋友不一样,我对于到达陌生的地方有种莫名的喜悦。他们喜欢熟悉,而我喜欢逃离。我似乎忘不了自己是个野孩子似的,想走得远远的。”
Yuyuan Old Street.Shanghai June 2018
少年时又怎会知晓,自己即将拥有的,是这样不值一提的人生呢?
Tianping Rd. Shanghai June 2018
因为不曾离开,所以毕业于我而言,也只是收拾行李打车回家的事情。我在别人的眼泪里,难以置信着自己的漠然。这四年,除了愈发深的笑纹外,实在没有太重的痕迹供我祭奠缅怀。
Kelm Scott Road.Shanghai June 2018
当然有过非常快乐的时候。和恋人,还有朋友。他们唤我为“大小姐”。偶尔想起,会自问一下个中褒贬。我自觉不像大城市的女孩子。我只游走于熟悉的街区里,单调地规避着危险的气息。但可能不知不觉时,依然沾染了许多魔都的习气。
又或许,就像赤名莉香对永尾完治来说是“东京”一样,我也是很多人的“上海”。——即便不那么典型。
Yuyuan Old Street.Shanghai June 2018
不止一次想象过别处的生活。高中时看《听见涛声》,片中主角灌满海潮之声的青春,是我最求而不得的向往。只是,再重温时,看到女主从东京转学到高知后性情乖戾的片段,我会感同身受地自问:如果重来一次,你是否有勇气去体会那种“那一年我吸足了海风,我是所有人的陌生人”的孤独?
我发现答案从一开始的无比确定,变成了I‘m not sure.
一开始我就选了一条最舒服的路径。一事无成,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这和我去哪座城市没有太大的干系。
Yuyuan Old Street.Shanghai June 2018
在这个理想青黄不接,又尚未遭受现实碾压的年纪,逃避既可耻又无用。我总一再地原谅过去,却始终不敢剖开自己看一看,到底是哪里错了位。到底是什么,让成年初显期的我活在了这样宏大的挫败感里。
我想,这四年最大的失败,不是没有坚持音乐上的爱好、没有学术上的建树,而是没有尽力获取这两种能力:
一为 独立能力;
二是 爱一个人,或是与他人建立深刻联系的能力。
Duolun Rd.Shanghai June 2018
其实这二者是互成因果的。——因为不够独立,所以也不具备爱人的资格。
这并非仅指生活的自理,而是我这几年还是没有形成独立不受外界侵扰的,一以贯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uolun Rd.Shanghai June 2018
在上篇删去的推文里,我就这样写过:当我们谈论爱时,其实都在谈论被爱。
悲哀但正确。这四年,爱来来去去,走走停停,不论多小心。不得不承认,爱是一种天赋,而我天然地缺失这种天分。
Duolun Rd.Shanghai June 2018
其实生活中,我得到最多的评价就是“性格好”。热情、爱笑,和与生俱来的幽默感,让我不难在初期就与人建立起一种“自己人”的默契。但待到毕业,我还是独来独往的一个人,没法和大多数人一样,在朋友圈晒出三五成群的朋友。从小到大学,向来如此。似乎每个时期都只有一二好友。如果弄丢了那一个,就什么也没剩了。
Duolun Rd.Shanghai June 2018
虽然至今依旧困惑,到底怎样才能与人建立起深刻的联系?是因为付出不够,经营不善,还是因为看到了我古怪的本质才离开?
不过也终于释怀。性情相投并不因为认识时间的长短和经历事情的多少,并且许多人能够欢笑着走完一段路也已足够,何必捆绑与苛责。
Route Ferguson Shanghai June 2018
我也非常高兴,现在的自己是充实且满足的。“如果要给美好人生一个定义,那就是惬意。如果要给惬意一个定义,那就是三五知己,谈笑风生。”——此时的生活状态大抵就是如此。在交大夏令营识得挚友Roslie,实习时与Jenny等人相遇,她们为我打开许多新世界的大门。(围笑)
且在这里许愿,研究生阶段可以遇到真正喜欢音乐、值得交心的朋友。
Route Ferguson Shanghai June 2018
在3月的那篇推文里,我在结尾处写过:现在的我对三年后的自己没有更多的希望。我只想要,某天清晨醒来的时候,不需要任何人的提醒,我可以发自内心地觉得,我就是这么好,一直都是。
——这句话打动了很多人。但那已经是我18岁时的愿望了。现在的我,对25岁有太多的奢求。把他们记录在这里,与君共勉,也予自己一个全新的起点:
01
生活上,不惜一切代价完成独立。
包括经济上的独立,和情感上的。相信能养活自己的人,定是“惜福而大气”的。而扛过孤独后的人,也往往可以不再过度依赖,得到向往已久的自由。
02
人格上,尽全力完成自己。
我大学一事无成的根源在于太过浮躁。我做过4份实习,参加过NGO,当过无数次志愿者,却唯独没有在自己真正热爱的文创领域有过任何建树。坚持与沉淀,不管听起来有多俗气,都要如纪德所言,“成为人群中不可替代的存在”。
01
感情上,我希望他是个不可归类的人。
生活已经够操蛋的了,变得庸俗是最不可饶恕的事情。我希望一个不需要任何形式“集体主义”的人,给我一点对于孤独的信心。这很重要,这真的很重要。
Tianping Rd. Shanghai June 2018
标题是赵雷《无法长大》的歌词,配曲却选了阿菲的《闷》。可能是“我不要安稳,我不要沉沦”更吻合最近的心情吧。
我几乎现在就能清楚地看到,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还是会“无法长大”。用萨特的话来说,“我是个百依百顺的孩子,至死不渝,但只忠于我自己。”对于结交廉价的朋友、去度过权衡与算计的人生,我提不起任何兴趣。选择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实在是种任性妄为。但我不会再学着去挣扎了。
*以上所有摄影作品均由挚友@Roslie LAU 提供
可移步她的个人主页,欣赏更多惊艳大作:
https://liuyanhan.myportfolio.com/
公众号:LateLate专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