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银锭鉴藏

银锭鉴藏

作者: 知云堂 | 来源:发表于2022-01-13 09:09 被阅读0次

在中国古代,尚无货币本位制度,一直是以银铜并行的方式铸造货币,而银锭最早出现在汉代,明代时期开始盛行,直到清朝才成为中国主要流通货币。如今随着钱币收藏的日益普及,银锭也渐渐成为人们收藏的焦点之一,但是对于很多刚入门的新手而言,银锭的鉴别成为了一大难题,而以下的5个技巧则可以帮助藏家鉴别银锭。

明代盐课一百两银锭,拍卖成交价格RMB 1380000元。明代“徵完崇祯十一年 足永通七井盐课 课司税课银壹佰两正 匠李”一百两银锭,重3632克,十分罕见,美品。相关链接:崇祯在位十七年(1627年-1644年),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十一年即公元1638年。“永通”今犍为县,犍为盛产井盐。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书》“南安县有盐官”,《广舆记》注谓“犍为县东山出(盐)”。

不过应注意的是,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以下5个技巧仅是钱币藏家们总结出来的经验,并不能适用于每一种情况。而钱币收藏的魅力就在其多样性和特殊性。因此鉴别银锭并无捷径可言,还需要藏家们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鉴别能力。

清代江苏“咸丰七年 江海关 江海关”五十两银锭一枚,重量:1867.7克,江海关为上海海关前身,历史悠久,而江海关银锭与东海关、江汉关相比较,数量稀若星凤,目前除中国人民银行钱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有馆。拍卖成交价格RMB 1012000元。

一、观色

银锭的颜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银锈,一是内在的成色。古代银锭的成色一般都在95%以上,尤其是宋元时期的银锭,为了检验银锭成色,铭文上都记载着行人、库子、秤验银库、监铸官之类的职务。金代的银锭铸造对成色、重量更有复验的程序。所以,一般而言,古代银锭的成色都是符合官方要求的,成色有的甚至达到了99%以上。由于成色高,当它全新时,具有一种特有的亮丽的光泽,浑身带有“珠光宝气”。相反,伪品的成色往往达不到95%,一般含银量都在90%以下,色泽较暗。

民国“湖南 黑铅炼厂 民国十五年”五十两银锭,重1815克,锭面带金色光泽,保存完好,底部金珠挂底,极美品,束腰高挺,品种仅见。此锭为民国时期湖南特有的银锭。拍卖成交价格RMB 575000元。

二、验重

古代银锭的重量,与当时的度量衡制是相吻合的。古代银锭一般分五十两、二十五两、十两、五两和一两等数种,多见的是五十两重的银锭。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衡制,所以,同样是重五十两的银锭,重量上也有差异,因为唐代的一两合42克,宋代的一两合39克,金代的一两合39.8克,元代的一两合36.6克,明代一两合37克左右。所以,古代五十两重约合今天的1809克到2100克之间,给人的感觉是沉甸甸的。

作假的银锭却不尽然。在过去,为了降低成本,作假者要么在白银中搀杂铜、铁、铅等金属,这样,使银锭成色降低,或者为了蒙骗过关,在铜铁或铅块的外面用白银裹住,并做成银锭形状。这种里面藏铜、铁等金属的伪银锭虽然重量也在1800克以上,但没有真银锭那样的沉重感。

清代陕西“西安省 义兴炉院 足色纹银”五十两银锭,面有戳记“方”,重1798克,此枚大宝品种极罕,通体带银光,宝面完美,底部气孔均匀,光泽亮丽,银质洁白,堪称近代五十两元宝之珍品。拍卖成交价格RMB 575000元。

三、看气孔

古代银锭表面往往能够看到像螺旋一样的丝纹,这种丝纹由外及里,排列有序。除此之外,古代银锭表面往往微凹。如果纯度低的银水在急剧冷却收缩时,是形成不了丝纹的。因此,对明及明以前的银锭,看看锭面是否微凹和有无丝纹,就可以知道它的成色。但是在清和民国之后,这种细纹可以人为控制,所以对清和民国的银锭,我们无法单独通过此种办法进行鉴别。

除了看有无丝纹和微凹,银锭底面的气孔或蜂窝也是鉴别手法。由于各种银锭成型时氧的释放,当浇铸银水时,所产生的气体逸出,就在银锭侧面或底部产生了气孔。气孔不太美观,但是却成了我们鉴定真伪银锭的重要依据。气孔较深,孔内圆润光亮、有神,说明成色高;反之,则成色较低。铸造过程中自然生成的气孔,一般都是口小洞大,深浅不一。伪造的银锭的气孔,口大洞小,深浅均匀,一般较浅。另外,从孔的大小上,也能鉴定出银锭的铸造年代。大体上说,宋元时期的气孔要比明清时期的大。

清代湖南“光绪三十年 玖月 巴陵县 熊新盛”五十两龟宝一枚,重量:1862.7克,均匀原色包浆,戳记清晰规整,全字口,两侧分别打“大”、“顺”字戳,品相完美,“巴陵县”地名锭尤为少见,珍罕。拍卖成交价格RMB 460000元。

四、审造型

就形制而言,银锭可分为几种:船形、条形、饼形,不同时代的银锭,有着不同的形制特征,比如说,同样是五十两的银锭,唐代的船形银锭就要比宋元明清以及民国的银锭长。宋元时期的银锭两端呈弧形,并且,虽然周边也起棱,但不上翘,锭面微凹,且有由外及里的丝纹,一般锭面要比底面大些,束腰较宽。

明代银锭比起宋元时期来,显得短粗,所以,看上去相当厚。束腰处的弧度缩小,两端双翅上翘,弧线增长。明代的圆形银锭发现很少,形制与清代民国的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清代民国时期的银锭,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形制。所以,银锭的形制特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清代甘肃“光绪十年 天水县 晋吉”五十两银锭一枚,重量:1852.5克,甘肃省五十两大宝极其少见,是清代边疆铸造银锭的宝贵实物史料,一翅小损,五彩银光,极美品。拍卖成交价格RMB 460000元。

五、视铭文

铭文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有关赋、税、解、贡方面的银锭属官锭类,不管这些银锭是否官炉所铸都是官锭;另一类铭文为银楼、炉户、公司、银行吉语等银锭,属商银类;第三类是以个人的名义,铸的银锭为私银类。

各个历史时期银锭铭文的格式特征吗,比如,唐代的银锭中,没有出现过检验成色的“行人”之类的职位,直到宋金时期的铭文才出现。唐代的银锭铭文与时代的金银器上的文字一样,如同手写;宋代银锭有錾刻和戳记两种;金代则以錾刻为主。元代早期为戳记,排列无规,背面常铸阴文,晚期则以錾刻为主;明代的银锭铭文较少发现戳记的,除“金花银”之外,一般都是錾刻,文字排列间隔不规范,尽管有序,但依然感觉杂乱

相关文章

  • 银锭鉴藏

    在中国古代,尚无货币本位制度,一直是以银铜并行的方式铸造货币,而银锭最早出现在汉代,明代时期开始盛行,直到清朝才成...

  • 银锭的鉴定方法

    鉴别银锭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1.看银锭铭文,银锭铭文是指铸造银锭时錾刻或铸造在银锭上的文字,内容历代不尽相同,大...

  • 银锭

    雍正年间的银锭到如今,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在我手里还散发着雪白雪白的光芒!很刺眼!在历史中摩擦出的光芒,穿插在...

  • 银锭

    《银锭》 有几颗酸溜的北京/跨海的银锭 听/片刻琴声 扰了鼓楼夜月明 叫卖这天荒地老的命/ 歌舞升平 好伴霓灯栓相...

  • 首届河北省民藏老酒鉴宝会在石家庄举行 郝小学

    品真鉴宝民藏老酒——首届河北省民藏老酒评(品)鉴宝会在石家庄举行 媒体联盟讯(郝小学)昨日,由睛彩河北电视频...

  • 银锭桥

    邨夫说:小画(银锭桥)和散文(银锭桥) 京城那拥有500多年历史的银锭桥,相比于现代都市的繁华感,我更愿意站...

  • 浅析银元的演变及为何会诞生银元!

    银元是由银锭演变而来的,我国最早使用银锭是在汉朝,那个时候还只局限于宫廷使用,银锭在民间真正流通是在明朝,那时候的...

  • 观湖

    1.天上朵朵飘,湖水涟涟漪,初春起风波,猴年不景气! 2 春风吹人心,古诗记不清,柳树飘丝绦,湖波闪银锭,水中藏金...

  • 盘点古代银锭种类,哪些银锭是你还不了解的

    吉语银锭,是银锭家族中的特殊一员,以其吉利祥和的铭文给冷冰冰的白色金属披上了一层温馨的外衣,令人见而生喜。 银锭自...

  • 好奇,金大爷的银元宝到底价值几何?

    前篇小故事讲了金维厚与八枚银锭三两古怪事,那么,这些银锭到底是什么样的概念?远山小友我好奇两方面,一、百两银锭大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银锭鉴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cn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