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史哲》
3岁的时候就会有认知上的差距,就输在起跑线上了,这是不是危言耸听

3岁的时候就会有认知上的差距,就输在起跑线上了,这是不是危言耸听

作者: 秋星甄 | 来源:发表于2020-04-26 10:02 被阅读0次

    按萨斯金德教授的说法,社会地位高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婴幼儿每小时会听到2000个词,中等收入的家庭,婴幼儿每小时会听到1200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每小时只能听到600个词,这样在他们三岁以后,听到的总词汇量的差距就在3000万个。三千万词汇这个差距,会影响他们日后的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

    据统计,在美国,经济和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的3岁孩子,累积听到过4000多万单词,能掌握1116个单词;相比之下,贫困家庭的孩子只听过1000多万单词,掌握525个单词,相差591个单词,差不多一倍了。你看,孩子听到的词汇越多,掌握的单词就越多。这样的差距会影响孩子以后在数学概念、读写能力、自我管理、情商、创造力等方面的表现。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会产生成绩上的差距。

    3岁的时候就会有认知上的差距,就输在起跑线上了,这是不是危言耸听呢?201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高发布了一项他参与的针对中国贫困地区儿童的抽样调查。他们调研了13万个儿童和家庭,结论是:两岁到两岁半的贫困地区儿童里,有53%的孩子智力发育低于平均水平。罗斯高认为主要的原因就是监护人不重视跟孩子交流。 按萨斯金德教授的说法,高收入的家庭,婴幼儿每小时会听到2000个词;中等收入的家庭,婴幼儿每小时会听到1200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每小时只能听到600个词。这样在他们三岁以后,听到的总词汇量的差距就有3000万个。这本书的英文原名叫“3000万单词”,就来自这个数据。

    3000万词汇这个差距,我们一般都会嘀咕一下,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每小时2000个英文单词,差不多相当于3000个汉字,意味着每分钟要说50个字。一般人按照正常的语速,一分钟能说180个字到200个字。每分钟50个字,不过是1/4左右,这并不是一个话密的状态,差不多就是正常交流,有停顿、有反应,有来有往。相比之下,每小时600个词,相当于900个字,相当于每分钟15个字,正常语速5秒钟就可以说完。一分钟之内只听到5秒钟就能说完的话,这显然就少了点儿。

    当年做这些研究的人,还注意到一个数字:高收入家庭,每小时对孩子的回应是250次;低收入家庭,每小时对孩子做出的回应不到50次。也就是说,高收入家庭的父母更耐心,时时都在回应孩子;而低收入家庭对孩子的回应就少了许多。这可能是比字词的多少还要重要的一个数据。

    我们大体上可以说,高收入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话语密度就是在正常交流、聊天的密度。而低收入家庭,父母经常和孩子沉默以对。萨斯金德认为,婴幼儿的早期语言环境应该是听到更多的词汇,得到更积极的回应,听到更多正面、积极、肯定的词。 有一项研究说,如果11个月到14个月的婴儿一直在接受儿向语言,那么到两岁的时候,比起那些一直接受成人语言的孩子,要多两倍的词汇量。儿向语言的作用是能让亲子关系更紧密,因为语气积极、措辞简练,还有韵律的宝宝语,更能吸引孩子的关注。

    儿向语言还有一个好处是不厌其烦的重复。小孩子听父母说话,然后就会自己说话,这个学习过程非常神奇,他们要拆分音素再拼接起来创造出词汇。婴儿的大脑能够区分每一种语言的语音,在一岁之前,就表现出了对母语语音的忠诚性,他们收集重复的语音并把它们标记为“母型”语音,然后大脑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相关的语言要素上,而摒弃无关内容。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重复才能建立起来

    有一位专家在日本做过研究,孩子七个月大的时候还是“世界公民”,能毫不费力地分出英语中常见的r音和l音,但到十个月大的时候,日本孩子的这项能力就消失了,就会更关注日语中常见的语音。专家说:说宝宝语,提高声调、帮助婴儿大脑更好提取语音是有必要的,它能帮助婴儿像统计学家那样抓住明显不同的语音。宝宝语的每个语音都在听觉上都被夸大了,婴儿就更容易理解和学习。所以两岁之前,宝宝语还是要说的。 双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肯定有积极作用,但一位专家对双语家庭的婴幼儿,研究了美国的西班牙裔家庭之后得到一个结论:不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如何,也不管他们成年后的英语多么熟练,父母用自己的母语对孩子说话总是更有益一些。

    当人们使用已融入生活的母语来表达自己时,他们不仅是在说词汇的实际意思,也传递着情感和朦胧含蓄的深层含义。非英语母语的父母成年后学习的英语,在词汇量、语法、字词的微妙之处这些地方,总是不及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父母。

    不过,还是应该早点让孩子学习第二种语言。学两种语言的孩子,在最开始掌握的词汇量较少,但长大后,词汇量会提升。使用双语的孩子相比只用一种语言的孩子,在语言和非语言方面都有优势,比如他们会具有较高的自我调控能力和执行力。婴儿主动抑制一种语言,而从另一种语言中辨别词汇含义,可以帮助他们的大脑忽视干扰,集中注意力。通晓两种语言的人,他们的大脑会不断对使用的语言进行监控,其间变化更微妙复杂。

    孩子从父母那里学习母语,同时跟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建立语言联系。这实际上是希望让孩子自然地习得外语。习得,这是一个语言学名词,指日常交际环境中通过自然的运用语言能力而逐步地、下意识地发展这种能力。在中国,小孩子学英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很难营造一种英语环境。

    父母自己情绪稳定的时候,更容易采取后一种慢慢商量的口气。这种说话方式对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和执行功能的影响很大,是在鼓励孩子向更高层次的行为发展。父母想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为啥说看孩子特别需要耐心,特别磨性子呢?就在你不能烦,不能发脾气,要以身作则。

    情绪稳定的时候,你才会跟孩子说更多的话,鼓励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向孩子解释规则,帮助他们提升执行能力、推理能力和注意力控制。当孩子处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他的语言能力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也增强。讲话较少的家庭,孩子语言能力弱,自我调控能力也弱。我们刚才提到了,两岁到七岁的孩子,在没有大人看护的时候,也经常不停地自言自语。这种自言自语叫自我对话。能自我对话,就说明孩子的社交技能有进步,行为会更符合社会规范。如果小孩子不擅长自言自语,他的自控能力和社交技能也比较差。

    芝加哥大学一位教授,对44个14月大到30个月大的幼儿进行了追踪研究。在一些长达90分钟的家庭对话中,有些孩子听到了4个跟数字有关的词汇,有些孩子听到了250个跟数学有关的词汇。一周时间,有些孩子一共才听到8个数学词汇,有些孩子听到了1799个数学词汇。这样来看,一年之内,有些孩子只听到1500个跟数学有关的词汇,有些孩子听到了10万个。研究发现,到4岁的时候,这些孩子在数学能力上就有差异了。

    小孩子对颜色、数字、形状、空间都有强烈的兴趣。我们都会教孩子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这就是空间词汇。孩子通过这些词汇,认识大小、长短、高低、前后,理解空间关系。14个月大的时候,那些听到更多空间词汇的孩子,也能说出更多的空间词汇。到四岁半的时候,他们又显示出更多差异,那些从小就听到更多空间词汇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几何概念,对空间也有更好的认识。

    空间能力是科技、工程和数学的基础能力。小孩子空间能力强,并不是说他长大了就能当科学家,但说明他具备了一项基本素质。数学概念和空间概念,一开始都是通过语言来传递的。小孩要更多的冰激凌,就是在比较测量,更愿意和熟悉的人玩,而不是和陌生人玩,就是在分析信息,集合和排列。数学概念是通过语言来传递的。

    数学概念、空间概念,这其实是语言质量的一个表现。我们说三千万个词汇,是数量上的差异。有的父母絮絮叨叨,说的话可不少,但很可能他的表述不清晰、缺乏逻辑、没什么数字概念,也没传递什么空间概念,说话的质量还不够高。

    父母要跟孩子保持一个正常交流的语言密度,不要沉默以待。要对孩子做出积极的回应,优秀的父母在一小时之内会跟孩子说2000个字词,做出200次以上的回应。

    父母跟孩子说话要遵循三个原则:共情关注,充分交流和轮流谈话。在一个语境下说话,尽可能细致地说话,就一个共同话题展开对话。少用代词,不要重复简单问题。

    对还不会说话的孩子,我们要尝试宝宝语,语气积极、措辞简练、有韵律,最重要的是把每一个音节说清楚,孩子在听觉上会放大每一个语音,就更容易理解和学习。

    父母用母语跟孩子说话,能帮助他建立思考的底层逻辑语音。但也要让他学外语。会讲第二种语言的孩子具有较高的自我调控能力和执行力,使用双语的孩子相比只用一种语言的孩子,在语言和非语言方面都有优势。

    父母要少用指令性的语音,而用更多更耐心的解释,这样才能传递社会文化规范,鼓励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向孩子解释规则,能帮助他们提升执行能力、推理能力和注意力控制。

    父母还要注意说话的质量。数学概念、空间概念最开始都是通过语言传递的。到四岁半的时候,那些听到更多数学词汇、空间词汇的孩子,在数学能力和空间能力上都表现得更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岁的时候就会有认知上的差距,就输在起跑线上了,这是不是危言耸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fd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