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们永远不懂这是什么”
“希望你们永远不懂这是什么”,一个那女孩发的朋友圈,然后配图是她手里有好几粒白色的药片。
我回复了3个拥抱的表情包。这个年轻又漂亮的女孩是我前同事组局聚会的时候认识的,只见过一次,加了微信,这两年的时间也只是在微信朋友圈里关注。
直觉和敏锐能感受到,她手上的药片应该是抗抑郁的。
平时看到女孩的生活方式,动漫小脸,身材也很好,所以经常也参加一些活力的二次元cos活动,发一下动漫造型,养着猫,自己也撸撸猫,也会发表一些,还有有猫的文案分享。
朋友圈发布的频率是特别高,我并不是经常刷朋友圈,但是基本上常常看到她频繁更新,一天也是很多条,倾诉欲爆棚的感觉。
想到另外一位我认识的女生,曾经也是同事,一位高高瘦瘦,五官端正的漂亮女生,前几年工作受挫之后回到了老家。日夜工作加班熬夜多年,身体已很虚弱,看着越来越清瘦。当时她所在的公司,工作有1-2年,因为工作上的一些事情,公司想直接清退她,不给任何赔偿。她在职的时候就去医院检查过,身体有严重的囊肿,长得比较大了,医生建议做手术摘掉。她忙于工作,根本没时间去做手术,还要休养至少一个月。
公司还希望直接让她离职,不给任何赔偿,比如N+1的赔偿。我建议她去争取赔偿过,因为她有医院检查报告,很多加班记录等等。后来的赔偿事情,我不太确定了。后来只是在她的朋友圈看到她回到了老家,身体不太好了。一天到晚都在朋友圈频繁更新,对那个公司的领导及同事的愤怒和指责,说一些那个公司害了她的言论。
我只在她相对温和的朋友圈下面点赞过,那些消极责骂发泄的朋友圈都避开了。后来一段时间发现没刷到她更新了,再后来过了快一年吧,她又加了我微信,大概是说她之前不好意思把很多人都删掉了,现场重新又加回来了,我鼓励了加油向前看。
现在她的状态,发布更新依旧也是很频繁,只是比之前总体相对温和一些了,社交媒体动态依旧有很强的倾诉欲。
这么多年其实也只是很普通的泛泛之交,我也只是她生活的围观者,也只是偶尔围观。能体会到一些这两三年她的不容易,但还是保持着边界感。孤独,是人生的常态吧。可能很多时候,我们没法找个人好好说说话,能自言自语地在个人社交媒体更新碎片也是一种救赎。
我自己遇到一些难过或挫败的时候,也能感受到对身边的家人或朋友说太多都是不太好的,有时候朋友圈也会频繁更新几天,一般一个月发2-4次朋友圈的人,也会在三四天的时候持续更新4-5次。但基本上还是能稳住,能很快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能疗愈自我。向内求,只有自己才是最大的救赎和依靠。
曾经也有朋友给我讲过,在2022年上海那段特殊的日子,一个人独居在小小的出租屋里,孤独难耐的时候,也经常和墙壁说话,手机微信里有很多人,但是很难找到可以分享孤独和喜悦的人。我告诉过这位朋友,其实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孤单,来大城市里工作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忍受着漫长的孤单。其实很多人也应该早就学会享受孤独,和孤独做朋友了。
2023年在上海某次培训课程上,遇到一位优秀的男生同学,95年左右,天才少年,小学五年级就做黑客了,很早就被大厂邀请去工作了,还是一位作家,出版了自己的书籍,早就财富自由了,青年财富排行榜里有他的地位。那次课程分享,他说其实他有抑郁症,北京的医院给他开的诊断。读幼儿园的时候,他下意识地感觉到妈妈好像来学校看过他一眼,但是放学回家之后就发现妈妈离开他和爸爸的家庭,已经回自己老家了。
很久以后,他长大了,甚至成年了之后才和妈妈重逢的。他在北京工作快10年了,经营公司,优秀且耀眼,而风云人物的背后也有无尽的往事,也在默默地疗愈自己。
回到开篇,看到那位朋友圈分享药片的女生,她其实很勇敢了,如果她现在很想分享倾诉的话,多发出来一些也很好,能被看见的,说出来也有疗愈效果。
“希望你们永远不懂这是什么”,这是她的祝福和对她朋友圈里朋友们的关心。
希望你们永远不懂孤独
希望你们永远不懂焦虑
希望你们永远不懂痛苦
希望你们永远不懂疾病,或生理或心理的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