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下午,我花了两个小时学了一千1500字的文章,榕书热度800。晚上,我又重新修改,并添加1000字。我满怀期待这次热度是不是1500或2000。
早上6:12,我又投稿给榕书,平时最多2个小时,最快几十分钟就可知是否审核通过。
我焦急地左顾右盼,甚至猜想是否不能发重复的内容。直到中午,我才看见审核通过,而热度1000。
这与我预期的相差很大,满满的挫败感。一位老师说过,自嗨模式的文章,只适合自己看看,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对于别人来说,意义何在?记住写作为自己,发表为别人。
我如同祥林嫂似的一个人在那里不厌其烦地唠叨,根本未曾顾及别人的阅读感受。正如邻居们早已知她的孩子被狼吃了。可她何苦逢人便说,惹得大家最初的万般同情,最后变成厌恶与远离。
昨晚,一位老师说:“传统的叙事散文,在自媒体时代不太受欢迎,自己也仅写过两三篇。而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市场需求量大些,也容易出现10万+的爆文。”
我没有诗词歌赋的熏陶,也早已不读那些名家的散文作品。此时,我似那困在浅滩上的鱼,任凭自己努力挣扎,也回不到大海里。只求一阵浪潮扑面袭来,送我回到大海里,欢畅游弋。
时代造就英雄,而不是人去统领时代。正如杜甫与李白都是唐朝诗人,但是经历过安史之乱的杜甫,他的诗更多地抒发自己悲怆沉郁,忧国忧民的情怀。
我也听过三季人的故事。一早,子贡正在扫地,一位客人拜访孔子,问一年有几季?子贡热情地告诉他,一年有四季。但是客人执意一年有三季。两人气鼓鼓地争执到中午也没个结果。
孔子闻声出来询问,打量客人穿着一身绿衣裳,如同田间的蚱蜢后,便对他说:“一年有三季。”客人听后高兴地告辞。而对子贡说一年是四季。
我们成年人不是如此吗?当事情超出自己认知范围时,就容易固步自封地相信自己头脑里那点可怜的认知,不肯谦卑地接受他人的教诲。
孔子曾发出“孺子不可教也”的感慨,而易经的山水蒙卦,卦辞里讲到童蒙,是指小孩子,他们的思维往往不受局限,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在家,他们翻箱倒柜,扣墙壁灰,尝肥皂的味道,墙壁上涂鸦。在外,他们更是捡地上的瓜子壳、烟头、糖纸、石头、枯枝、败叶,都视为珍宝似的玩得不亦乐乎。
而大多数成年人有时连葡萄是否酸甜都懒得尝试,往往从网络中看得零星半点的知识,就断然下结论。这是在贻害自己,也损伤他人。
我也需要空杯心态,承认自己写的文章像臭狗屎,平淡无奇地叨叨叨,给人无法太多的阅读价值。
在写作上,我是一个热爱文字的小白,无论从选题、立意、结构、还是文字语言表达都一窍不通。
我感谢自己迷茫时期报名参加写作群,听听老师的讲解,知道错在哪里,待时改进。老师们也一再强调写才是写作最好的老师,多看、多写、多思考是任何人都可以拥有的写作秘诀。
如今,我已坚持写1万多字,真实地感受到自己文字的薄弱,也深知自己并不擅长任何文体,还需要继续去摸索属于自己的文字风格。
![](https://img.haomeiwen.com/i17082126/6d5083eb1941511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