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爱欲并非错觉

爱欲并非错觉

作者: 极乐一切 | 来源:发表于2019-05-25 06:41 被阅读0次
    爱欲并非错觉

    “只有相爱的人们肯为对方牺牲性命,不但男人,连女人也是如此。 ”
    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为,天地从不感情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叔本华认为,自然驱动人类产生欲望,并且欺骗人类使他们误认为自己受到爱情的驱使。“如果大自然要达到自己的目的,那就只能通过让个体产生某种错觉,好让实际上只是对于种属有好处的事情,在个体的眼中变成了属于自己的好事。” 大自然要使人类种族完成繁衍生息,于是赋予人类性欲,还让人类认为性欲满足了自身的快乐。在我看来,这种性欲完全驱动论是片面的。
    按照叔本华的观点,当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伴侣的时候,自然附加在每个潜在对象身上的“力比多”是一样多的。那么为什么一个人只会对特定的对象产生怜惜、同情之感,只愿为自己的爱人放弃生命呢?

    弗罗姆认为,爱是对于结合的渴望。时刻受到死亡威胁的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恐惧。于是,他们渴望结合。在有关 “吊桥效应”的实验中。实验者让很多男性走过一座看上去非常不安全的吊桥,然后让他们和同一位女性见面,结果有七成男性表示那位女性非常有魅力。男性把横渡吊桥时因为紧张所致的口渴感,以及心跳加速等生理上的兴奋误认为性方面的冲动,自以为对那名女性产生了兴趣。由此可见,人需要爱欲,并且能判断自己感受到爱欲(虽然这样的感受不一定准确)。人因为恐惧所以生出爱欲,这样的爱欲只是生理的错觉;人因为有爱欲而不再恐惧,这时候的爱欲就是真正的,源于对于美的追求而产生的。
    在叔本华看来,自然驱使男人尽可能多地“爱”不同的女人,使更多的女人有可能受孕;女人则应该专一地作为孩子的养育者与保护者。 那么我们可以用自然驱动来解释不忠,并使其具有合理性吗?人与动物不同之处,不只在于人类会使用工具,更重要的是人类有道德。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应该将自然选择的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优胜劣汰,对被淘汰者无需投以同情与怜悯 。如果人类社会和野外一样,只受到本能驱使,那么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无从体现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欲并非错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kv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