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宗炳:在山水间领悟人生真谛的人。

宗炳:在山水间领悟人生真谛的人。

作者: 离离风翼 | 来源:发表于2023-02-24 06:40 被阅读0次

    他游山玩水30余年,直至年老病弱,实在走不动了,就在自家室内的墙上画满了曾经走过的山水风光。

    平日里,他一边饮酒弹琴,一边欣赏着眼前的山川美景,仿佛依然游走其间,忘乎所以。

    这位一生醉情山水,晚年依旧陶然“卧游”的人,便是宗炳。

    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不过他的山水画只有文献记载,找不到存世的了。

    因为游山玩水经验丰富,他写出了《画山水序》,文中对山水画的见解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其实宗炳还画过人物画,动物画,可是因为这篇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山水画论:《画山水序》,让后世还是把他定位在了山水美学家上。

    《画山水序》全文并不长,其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圣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因为山水本身“质有而趣灵。”山水各具特质,本身就趣味灵秀。

    绘画山水,就是在追寻感悟山水之中的“道”。

    二,山水绘画,不是对实物的原型再现,而是在内心有所升华提炼,透过表象,展现境界。

    这就是所谓“应目会心。”已达到“应会感神,神超理得。

    三,对“透视法”原理的论证。

    昆仑山很大,却能被尽收眼底。越远的东西,看起来就越小。一张纸的尺寸有限,却可以画进“千仞之高,百里之迥。”

    我国的绘画是“非焦点透视”,也源于宗炳的“咫尺万里”。

    四,作山水画的目的是什么?

    古代圣贤将万事万物都融于“神思”,作山水画也是一样,也是为了“畅神”。用它来怡养自己的性灵,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宗炳一生有很多次做官的机会,都被他拒绝了。

    一个在山水之间找到更大的世界的人,更愿意清清静静地活在那个境界之中。

    其实,他晚年的生活很是清贫,但是贫病已然无法影响他的内心。

    在69岁重病缠身时,他选择拒绝医治,平静地等待死亡的降临。

    荆州的衡阳王刘季义前来看望宗炳时,只见他一身素色衣服,虽已不能动,但面容宁静,精神愉悦,其心境之豁达,让刘季义非常感动。

    对宗炳本人来说,一生画过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对后世有多大的影响那也只是后人评说。

    不负此生,在山水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他,早已经融入在了山水之间。

    附原文:

    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
    余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愧不能凝气怡身,伤跕石门之流,于是画象布色,构兹云岭。
    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旨微于言象之外者,可心取于书策之内。况乎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
    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绡以远映,则昆阆之行,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是以观画图者,徒患类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
    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何以加焉?又神本亡端,栖形感类,理入影迹。诚能妙写,亦诚尽矣。
    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藂,独应无人之野。峰岫峣嶷,云林森眇。
    圣贤暎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宗炳:在山水间领悟人生真谛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la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