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自恋”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语。
根据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的观点,每个人都是自恋的,依据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健康的自恋和不健康的自恋。
拥有健康自恋的人具备与现实相应的自信,他们懂得自我欣赏,能够肯定自己的价值,从而不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取得进步和成就。
当然,也有一些人自恋过了头,变得超级自恋,发展出了所谓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的主要特征,就是对自我价值感、自我能力的过度夸大,表现出一种脱离现实的盲目乐观和自信。
接下来,我们就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看看一个超级自恋的人一般具有哪些行为特征。
对成功等的夸大幻想
超级自恋的人对成功、权力、聪明、美貌等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有一种近乎理想化或者完美的幻想。
比如一个普通人,在取得一点点小小的成绩之后,就幻想自己能够年入千万,成为大富翁;被领导表扬了几句之后,就感觉自己很快能连升几级官衔;稍微打扮了一下之后,就感觉自己魅力无限、倾国倾城,会经常幻想跟自己的idol谈恋爱,拥有理想的、完美的爱情。
不管一个人幻想的内容是什么,只要他幻想自己是无所不能的,相比其他人是拥有众多特权的,成功对他而言是轻而易举的,幸运到所有好东西都能被自己收入囊中的,那么这都是超级自恋的表现,这些幻想中的“自我”是被严重夸大的。
自己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
超级自恋的人,总觉得他自己是人群中的“特例”,觉得自己是不普通的、是唯一的。
尤其在社交场合的时候,他会感觉自己受人关注,万众瞩目。
一个人的自恋是不是仅仅体现在积极乐观的一面呢?
有些人在面临挫折痛苦的时候,会抱怨:“我什么也做不了,我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人。谁也帮不了我,根本没有人能理解我。”
这段看似悲观消极的话,其实也是超级自恋的表现。一方面,一个人不可能真正做到一事无成,这显然是极端的、不切实际的;另一方面,这些人觉得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是其他人没有经历过的,是世上所独有的,这显然也是过分看重自己的独特性所致。
心理学家曾奇峰曾说过,当一个人在评价自己的时候,极端的A(评价自己好。比如,谁也做不到像我这样...)和-A(评价自己差。比如,我谁都不如...),其实都是超级自恋的表现。
极度渴望赞美,对批评过度敏感
超级自恋的人极其渴望受到他人的关注、赞赏、肯定和认同,与普通人不同的是,他们对赞美的渴望是持续的、不间断的,甚至是上瘾的。
显然,持续的赞美,能够让人一直处于自我感觉良好的美妙状态中。
倘若得不到他人的赞美,超级自恋的人会通过赞美自己,或者完美的幻想,来获得较高的自我价值感。
超级自恋的人,总是希望得到好的东西、好的评价,希望别人都围着自己转,别人都应该顺着自己、为自己服务。比如一个人下飞机,行李太重了,倘若发现周围的人不主动帮自己提行李,就感觉他人很冷漠、自己很受伤。
由于他们总是“预设”自己是好的、优秀的、有特权的、幸运的、有魅力的,所以一旦他们得到与期待中不同的东西,比如批评、否定、拒绝、忽视,或者发现自己并不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有的东西别人也有,甚至比自己的东西更好,他们的自恋就会受损,表现出极大的愤怒、耻辱、嫉妒或者抑郁。
心理学家认为,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由于太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区分你和我,我和他,这种模糊的边界感使得他们总认为,别人都应该是服务自己的。
一个人过分关注自己、心思都放在自己身上,就很难真正去关注他人,所以超级自恋的人一般内心冷漠、缺乏共情能力。
矛盾的是,超级自恋的人,虽然万事万物都在“抬高”自己,但其实内心深处很容易自卑、情感也很脆弱。他们要么低到尘埃里,在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中自我疗伤,要么克服困难、一往无前。
换句话说,超级自恋的人如果能够拿出与自恋同等级的行动力,那么他们会在虚妄幻想的驱动下,取得巨大的成就。
怕就怕在,一个人总是勤于幻想与自己实力不对等的东西,却在行动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受到一点点伤害和挫折,就停滞不前,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样的人不仅难以取得成就,还会陷入更严重、更频繁的自恋性暴怒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