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早晨迟到,我在手机上设定了四个闹钟。还别说,这些闹钟真的发挥出层层防守的作用了。
一次,当前三个闹钟响过之后,本想着稍微清醒一下就起床,结果一个回笼觉,当闹钟再次响起时,已经是最后一道防线了,出门前5分钟提醒闹钟。蹭的一下,从床上弹起,瞬间拿出一个紧急预案,穿好衣服,拿上包,戴好口罩跑步出门。5分钟搞定,从容的上车。那天虽然有点闷,但全程佩戴口罩。好容易到单位,利用班前仅有的一点时间进行洗漱化妆,以饱满的状态进入工作。早上的那个没洗脸的狼狈相在不知不觉中就混过去了,暗自窃喜,机智如我。
闹钟到用时方知好,但当第一个闹钟就把你叫醒,在忙碌的过程中,闹钟不停的响起,如果没有时间关停闹钟,它就会一遍一遍的一直响下去,直到你腾出时间,手动把它关掉。忙着做早餐时,试着喊智能助手帮助关闭闹钟,发现闹钟响时,智能助手无法工作。有时,忙的没有时间关闭闹钟时,真的很纠结,觉得这闹钟怎么是这样的设计呢,就不能响过三遍之后就别再响了吗?有时确实没有时间去关,但一遍一遍重复又让人感觉有点烦躁。
共情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人与设备之间以及相关功能的设计也需要共情的。比如说闹钟,之所以要设计成只要没有进行手动关闭,就要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响下去,是因为这就是闹钟的使命。不去手动关闭,意味着闹钟的主人可能没有被叫醒,而设定这个闹钟,一定是主人的需要,所以为了叫醒主人,闹钟一定是一遍遍的响下去,直到把主人叫醒,起来关闭闹钟。如果只响三遍就不响了,对于睡眠特别好的人可能就起不到闹钟提醒的作用了。当与闹钟的设计需要产生共情之后,觉得这个设计很人性化,也很温暖,听着那一遍遍闹钟响起,也不觉得烦了。
其实,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设定闹钟,如果闹钟响一遍就能保证起床,那就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了,没有必要,对自己也是一种打扰。但对于我来说,还真是不敢关闭,因为真的不小心睡过头后,至少还有几道防线来提醒自己,避免迟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