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在文学方面造诣非常的深,学习也非常得好,他的性格比较的内向,为人谨慎并且非常的好学,思考问题深入,且深刻。
子夏的学习读书一直都非常得好,同学们也经常请教他一些问题。一次司马牛非常的忧愁,他觉得别人都有兄弟,自己却没有。子夏就给他说,人们的生死以及贫富上天自有安排,我们自己的这种君子态度没有错误,并且对人也合乎礼节,四海之内的朋友也都可以称兄道弟,为什么还要害怕没有兄弟?子夏所说的一是孔子之前所说的,并且他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这种儒学的思想在他的大脑中,这种思想中很好地保存下来,而并不是一种刻意的知识的记忆,他是真正的理解了。
子夏不仅可以帮助其他学生,而且还可以启发老师。一次孔子与子夏会话的时候,孔子说道:画画时最后才要上白色。子夏紧跟着问道:那么礼是不是后来才产生的?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启发,一个人天生下来就有礼吗?还是后来慢慢习得的?孔子听完之后便大加赞赏。一个人生下来就像是一张白纸,而礼是多彩的,我们在天生的时候并没有礼的概念,是在后天慢慢的在这张白纸上填上了色彩,礼是慢慢表现出来,为后天所生。这样的学生可以给老师如此大的启发,自然也非常的为孔子所喜爱,可以让人豁然开朗。
子夏这样的学生很快就可以当作老师去教学了,他带出了很多杰出的弟子。但他教书比较保守,比如刚开始让学生学习洒水,扫地,接待宾客,以及礼仪方面的事。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一些末节,不重要的事情,但是这也算是子夏的一套教学方法。
子夏虽然读书很好,但是他在很多方面却过于保守,没有大局观。比如孔子所说的儒,也可以说是一个学者,但是并不要做气度狭隘的学者,孔子一直希望子夏可以更加的气度恢宏一些,子夏教学的方法也确实太过于保守,气度略小。子夏一直都老老实实的,学习孔子所教的东西,但是并不像孔子这样是一个圣人,是全方面的一个伟大的学者,他一生都非常的安分,但是如果他的格局更大一些,会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子夏确实是一个好学生,学习非常得好,并且教学可以带出很多杰出的弟子,但是他的心胸却没有那么的开阔,格局也比较小,但是只有一个人心胸更加的打开,才能够更好地感受万物之间的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