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角色交换,就像指尖旋转的笔,一直不停歇,又像两个颠倒的城市,由于重力吸引,相互交换,相互流动……

我和她最初,应该是在一次等候考试时遇到的,我们在同一个候考场,都坐在最后一排,都在转笔,只不过,我用右手转,她,用左手。
她叫苏沫,“你好啊,你是那个学校的啊?”开门见山,直白简单,我没有理她,只是单纯不想说话,看着守在门旁,那个外表严肃但是绝对是个逗逼的老师,我装作没有听到她的声音,继续盯着靠在门旁边那个人,良久,看她没什么动静了,就悄咪咪往左瞟了一眼。
看见了她抢镜的左手手指,居然会用左手转笔,兴趣悄悄的从心底产生了,当然只是单纯感兴趣,“我是561的,你呢?”她很活泼的样子,露出草莓糖一样甜甜的微笑,“561啊!”是向往的语气,我听得出来。
“我是1中的”我依稀记得,当时1中的高分比我们要多一些,虽然都是省重点,1中可能更强一点。
我看了一下手上的表,大概离开考还有4个多小时时间,烦躁,这么早让我们候场干啥,还不如在家多休息一会,正抱怨着候场就是浪费生命,苏沫开始主动聊聊起来了她们学校的事。
我才知道,原来学校的广播台是可以播学生自己想听的东西,还可以一起向学校领导提建议,改善学校的制度的,学校由于备考,准备停掉广播台,把中午的时间用来刷题,虽然,她们最终未能阻止学校的计划,当时根据她的描述,一群中学孩子写民意信,然后签好字给领导,想起来都有些羡慕她们学校学生的朝气和个性。
然后就是学生时代的一些共同回忆,一次她作业忘记待会寝室,教室的门又锁了,翻窗户不得进,就第二天早上跑去在老师抵达之前把作业赶完。
最难以描述的是,那场口语考试下午开始,中午就要求我们到场候考,也就导致我们这一批考生,要在一个陌生的学校进行一次午休……
由于紧绷的神经,我根本睡不着,着急着我的蹩脚口语能不能通过,我环顾了一下四周,拿我们学校的教室做对比,然后,呆滞的望着窗外,面无表情,想着自己的一大堆作业,又想了一些班主任的苦瓜脸,眼神也暗淡不少。
“我的天,忧郁小王子啊!”苏沫靠在自己的肩膀上,睁着一双闪亮着眼睛,侧望着,眼神里总是那种充满好奇,初见世事的样子。
最尴尬的是,前排的一个女生突然回头了,然后和旁边那个女生不约而同笑起来了,我记得你,是军训扛旗的那个,前排那个短发女生,给人一种很跳的感觉,充满活力,完全不像被几次模考摧残过的样子,我也记得她,是我们学校的,只不过是文科班,名字,不清楚。
坐在我右边的,是一个1中的男生,和苏沫一个学校,无比喜爱徐志摩、席慕容以及一批现代诗人,他的语文很好,可能是热爱文学的缘故。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他的睡姿,我倒觉得没什么,前排两个女生一直在拿这个和他开玩笑,也是不得不牢牢记下来了……
女生,包括苏沫,笑点总是在很奇怪的地方,比如说,身份证上面的照片,我们互换了身份证,她捂着嘴,憋着气,一副笑抽了的样子,无可奈何的门神老师走了过来,仰着头,“你们后面那一坨安静一点,都在午休!”一秒钟,苏沫瞬间正经脸……

老师刚一转身,她就又开始了,充满活力,和我一言不发死气沉沉的样子截然相反,我看了她的证件照,没有化妆的样子,是那种出水芙蓉的样子,天然来雕饰。
“你一般几点睡啊”
“一两点左右吧,都这样”
她很吃惊,“别把自己逼太狠了,转钟了就该睡了”
“作业多到做不完,哪里早睡的了,有时候扛不住了,一般都是早上起来写。”这句我没说出口,可能她是那种学习比较好,从来不会晚睡的类型吧。
我摇了摇头,尴尬的笑了一下,问到了四调的成绩,发现我们差不多,只不过她选的是文科,说是像去学播音,本来准备进演艺圈,家说水太浑,不让……
“我们老师说,这个口语考了就可以有证书的,只是成绩上有很小的差别,不用担心!”她的话总是恰到好处,加上之前有所准备,确实不紧张了。
候考室不让带手机,我们把QQ号写在了手心里,出校门后,继续聊。
考完了,意外的是校门外又碰到她了,和他老爸在一起,很温馨的样子,蹦蹦跳跳,无话不说,见到我,她向我招了招手,“又碰到了”她眉眼如月,甜美依旧。
“我老爸来接我了,拜拜!”
“拜拜”我也如释重负的笑了笑,坐上同学的家长的车。
后来我们也常聊,她总是会躲在被子里用手机打字,那段时间,确实是无话不说,不论什么话题,总能聊起来,聊到停不下来,直到转钟,我很克制的开始继续写作业,她也放下手机睡觉。
虽然每天早上都要靠咖啡来维持精神,但是那段时间过的真的很快乐,准确说,是和苏沫聊天的时候会感觉到那种甜甜的味道。
直到大概最后的两个月,她开始很少回消息了。
像那首歌,“你的灰色头像不会再跳动……”慢慢地,我也很少碰手机了,碰手机也是为了看看那个熟悉的灰色头像,看看那个狭窄的白框里有没有什么惊喜。
没话说,就不碰手机了吧,那段时间,直到高考之前我都不再看手机了,甜味,也慢慢在紧张的备考里和苦味中和了,一切都归于平淡。
高考之后,我得知,苏沫出国了,她家境不错,父亲就带着她一起去了国外,她发给我的最后一条消息,“我想对你说的话,都在徐志摩的诗集里……”
我怎么知道是哪句,徐志摩那么多诗,那么多青春的金句。
我知道的是,她的甜可能不会再属于我了,两个世界,再次交会之际,我能不能再体会一次,我也不知道。
我甚至不知道,我能不能努力,让我们的世界交汇到一起,可能她的甜,终归是借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