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捷径
在动物、人类的行为决策中,许多都采取近似的方式,让我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或者当我们判断能力不足时,能做出一个较好的选择。
动物的行为
动物界有很多案例,可以让我们从更原始的角度理解这个问题:
- 小鸭出生后将第一眼看见的动物作为自己的父母;
- 小鸭始终跟随父母走路。
这能大大提升其生存几率,并且在刚出生就能够获得这样的「本能」。可有时这种「决策捷径」也会带来麻烦:
小鸭和猫一起长大还学会了吃奶
便跟着猫妈妈走路
可有时却没有这么幸运:
前面竟然是下水道这下只剩一只小鸭子了
人类的行为
人类也是一样,只不过表现形式更为复杂,毕竟我们能够处理的信息要更多、更复杂。
比如,当我们购物时,常常会将价格和质量等同起来,认为一分钱一分货。这在大部分时候行之有效,有时却会上当受骗。所以才会说,「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现在人类社会实在是太复杂,而且节奏快得让人无所适从,这样的「决策捷径」更为普遍和重要。想想我们以前怎样相信专家的话而不加分辨,在社交媒体中流传的各种谣言。
牟利
人类这种弱点,能给商人带来更多牟利的空间。
互惠原理
人类是群居动物,为了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在进化过程中,人类逐渐形成了一种行为模式——接受帮助、主动回报。
有一个宗教团体,他们因为衣着怪异,在募捐的时候很难得到理想的收入。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 向行人免费赠送「宗教刊物」、玫瑰花;
- 称这些东西是宗教团体的礼物、一份爱心;
- 不允许行人拒绝礼物;
- 募捐。
在这种策略之下,他们的募捐行动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是否还记得我们在路边的「一方茶水」接受派送的品茶赠品?不少行人因为这种关系进店并且消费。我个人在「毅峰茶行」买茶的时候,他们老板都会像朋友一样跟我们聊天、泡茶,而我们的购买行为则自然而然,根本没有一点点的防备。
拒绝-退让策略
在我们购买东西时,经常会讨价还价,如果店家一直不接受还价,那么即使他的价格公道,可是我们可能仍然感到不满;但如果店家的标价相对较高,但是接受还价,即使最终成交的价格相对较高,我们也可能更加接受这个价格,满意度也更高。
一方面,这是「互惠原理」的一种体现。当对方退让一步并且接受还价的时候,我们自己也更加倾向于妥协,毕竟对方已经做出退让了呀。
另外,则还会存在一些心理原因。
在做出人与人之间的决策时,如果完全由一方主导,那么另一方则会感觉到被动、不舒服,从而希望有相对更大的控制权;但如果消费者在讨价还价中得到了双方的一致时,就会觉得价格是由自己决定的,这种「自己决定」的错觉,会让人更加满意,同时也对达成的协议具有更大的责任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