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今天提到了我小学扒了人家裤子的那个男生 前一段时间朋友圈里突然多了很多小学同学 一直都在讲世界很小 淄博更小 可是这些人我好像再也没碰到过几次
人是阶段性的动物 小时候喜欢笑起来好看的男孩子 后来碰见了忍受你无理取闹的又一起在世界里横冲直撞的人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越长大越难和某一个人在一起” 我想大概是越长大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能分辨什么是爱
曾经碰到过的人都是礼物 彼此在人生的某一个时间段里相互成全 然后彼此的地理位置 性格 观点 都因为彼此的影响发生变化 最后说再见
我删除别人社交账号的频率迅速逐年递减 想想当初那个煞有其事地按下删除键 打算老死不相往来的自己觉得有点儿可爱 小朋友的世界可能就是这样的 需要的爱是满的 饱和度要调到最高 稍微有一点摩擦就要全部推倒重来 删除的那一瞬间仿佛自己也完成了某项大工程 把嘴唇咬得惨白 现在觉得这能有多大点儿事儿呢
从主观角度看 一个人所正在经历的 或者经历过的一切 都在潜移默化得塑造着一个新的自己 这样的自己会不断由新的维度构成 你会不断遇到许多人 直到有一天发现刚好有个人和自己的维度重合
姜思达采访刘天池的时候问她“信念感到底是什么?” 她说“首先你要信 信了之后才会产生感” 同学中一直默默认真学习做事的人现在都没有太差的结果 看到他们发朋友圈分享自己的近况会觉得发自内心的祝福 觉得这就是努力生活的人应得的 年轻的时候往往因为好胜心和嫉妒心充满戾气 在现实中间周旋挣扎之后才能懂得好好做人才是王道
“选择”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如果一定要加一个评判标准的话 应该是它是否让你更加明确地知道人生下一程的态度与方向 普通人的终其一生的主题就是在和琐碎问题作斗争 在哪座城市定居 如何生存 要不要考虑户口 什么时候结婚 想要过什么质量的生活
这么多年我羡慕过很多人 中学羡慕隔壁班瘦而高挑扎起马尾辫特别好看的女孩子 大学羡慕一口流利英文甩我十条街的同学 如今羡慕对未来清晰明朗的同龄人 但是怎么讲呢 我如今回头看过去那些人 发现羡慕的对象已经换了一批 这样一来可能也算是某种进步吧
“一个人最好的模样大概是平静一点 坦然接受自己所有的弱点 不再因为别人过得好而焦虑 在没有人看得到你的时候依旧能保持节奏 这样或许会走得很慢 但会走的比谁都坚实 不用害怕一脚踩空 也不用害怕走到别人的轨道上去”
希望十年二十年之后我们都能获得inner peace
我觉得人最不能有的情绪是两种 一种是自我感动 一种是自怜 偏偏这两种情绪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最容易泛滥 希望我多年以后回忆起二十几岁在干嘛的时候 想的是当时去了什么城市旅行 在踌躇满志什么样的未来 吃了什么苦 看到了怎样的世界 而不是慌慌张张地想在人群里抓住某个人的手 计划着自己在多少岁之前一定要结婚
祝我们都清醒 也幸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