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和孟老师看了我歌的最近一期。民谣最新代言人赵雷唱了一首《理想》。镜头扫到观众席,台下几乎是眼泪的汪洋。多是二三十岁年轻人,感同身受地频频点头,止不住掩面而泣,抬头四十五度仰望顶棚,内心雷霆万钧。
赵雷唱,理想今年你几岁。
北上广,江浙沪。在一线城市漂泊的人们最有感触。居高不下的房价,车水马龙的道路,行人大多神色匆匆。挤不上的早晚高峰地铁,十点后依然恢宏的夜灯。没有人休眠。你是芸芸众生的一员,投入人海就湮没在尘土。但你不愿意屈服,所以你依然在这里,度过重复或不重复的一日又一日。
前两天看到一部日剧的图解。大意是心高气傲的女主角不愿意屈就在小乡镇,依靠年轻貌美不断结识新的男人,一步步来到东京。但岁月并没有轻饶,等到她三十多岁慢慢衰老,容颜不在,再也不能利用年轻时候的手段向上攀爬。她嫁给了一个普通又庸碌的男人,婚后的丈夫暴露出一系列缺点,她的生活枯燥又痛苦。最后她感慨,如果最初没有一心想要去往大城市的中心,如今的自己会不会已经获得平静的幸福。
最后是夏河的一段话:“每个人都有苦难的背面,不只有屌丝独有,我相信达官显贵背后的辛酸都能写成一部时代史诗,巨星名流星光背后的眼泪足够汇成条条河川。但人不到功成名就值得回首总结一生时不要轻易撒狗血,不平坦的经历是你干了人生这杯烈酒后的回甘,它不该是你的撬开哪扇门的武器。都会虽广厦如林,可谁也没求谁到一线城市“不务正业”的抱吉他为生对么?世界并没招惹您,是您惹尘埃……过度卖苦看似朴实,其实这是一种更滑头的投机,它企图偷换一个实际并不客观公正却对自己有利的概念。”
当然宣泄并不是一件坏事,能引起部分人的共鸣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传达理念提供力量的一种方式。但如果拉扯着这些人沉浸在这种微妙的沉沦中,并不是一种好途径。悲伤比欢乐更容易传染。一个乐观的人很难带动一屋子平和的人共同乐观,但悲观的人则反之。长远的历史以及教育所支持的往往是忧患与谦卑。以导致群众容易背负上莫名的枷锁。中国传统理念推崇吃苦耐劳,忌锋芒毕露,宜藏木于林。然而音乐需要力量,这种力量指的是积极的感染力,是支持人勇敢奋斗,朝向目标永不止步的坚持。而不是坊间流传的乱世求生。
背着沉重行囊的人走不了太远。
我对赵雷本人及赵雷的音乐本身并没有任何异议。只是从春天里开始就一直泛滥着这种情绪,加之部分人借题发挥,断章取义出来的一些负面情绪。这对年轻人无益,对国内民谣的发展更是摧残。
耳帝提过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同样是星光大道,台湾星光大道出来的歌手如今都大红大紫,国内星光大道出来的歌手,比赛一结束就淹没人海。不仅是艺人包装的原因,最根本的是他们并没有那么痛苦的包袱,脱离历史的沉痛才能唱出明亮的声音。偶尔忆苦思甜可以。整日痛苦。谁受得了。
很有趣的是二十到四十岁之间是一个容易抱怨的年龄段。有的人醒悟得快,化悲愤为动力。有的人陷在泥淖不愿清醒。人类之间无法达成感同身受这回事,早明白,早放弃,早解脱。
修行是很长一段过程,我们都还在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