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古埃及
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者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现与使用在人类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从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的遗迹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
来自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的古埃及玻璃斯芬克斯法老头像是最古老的玻璃工艺品
西伯利亚发现来自自丝绸之路的古埃及玻璃项链
往来
早期玻璃贸易非常频繁,罗马帝国和伊斯兰阿拉伯帝国时期的玻璃艺术远销到旧大陆的各个角落,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都出土了西亚的玻璃,这些都是贸易交流的证明,而联系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则是古代玻璃贸易的重要通道。
长沙博物馆藏·战国琉璃珠
战国蜻蜓眼琉璃珠
我国新疆地区位于东西方两大文明的交汇点,也是古代游牧民族最活跃的地区,北方(草原)丝绸之路上的游牧民族生活迁徙无常、行踪不定,对史前人们的往来起了很大作用。这一地区发现的镶嵌玻璃珠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早期玻璃贸易的证据,其中一件带有梅花图案的镶嵌玻璃珠可以追溯到伊朗高原的史前时代。安吉尔(A•Engle)在《中国的玻璃制造》一文中提出,中国最初的玻璃制造可能和西亚的胡里安(Hurrian)民族有关,胡里安(Hurrian)民族的一支在亚述结束了乌拉尔图王朝后,有可能到达中国,并带来了镶嵌玻璃珠的制造技术。
战国玻璃
与北方丝绸之路相比,南方的贸易通道与玻璃艺术的传播更为密切,包括西南(佛教)丝绸之路和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即通过云南、两广等地或海路,经东南亚、南亚再通往西方。南道考古发现的古代玻璃艺术展现了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线索,尽管这种交流是辗转式的,数量也很少,但它的存在与楚国玻璃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希腊等地的玻璃制造开始成倍增长,参与贸易的玻璃艺术品也有相应的增加,丝绸之路南道沿线均有当时的玻璃制品出土,今长沙地区不仅是楚国玻璃生产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今天考古挖掘出土玻璃艺术品最多的地区。
专家探讨中国古玻璃身世之谜(有文字)
楚国在中国玻璃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为了制造出类似玉的材料,创造了我国独有的铅钡玻璃;楚国人还将青铜的铸造工艺运用到玻璃产业,发明了模压工艺,生产出带有中国特色的玻璃璧、玻璃剑首等;模压工艺还为平板玻璃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在西汉早期的广州南越王墓中发现多块长方形的平板玻璃。
春秋末战国初期到战国中晚期虽然时代相连,但镶嵌玻璃珠在图案纹饰和材料上有很大差别。初期,中原地区的镶嵌玻璃珠可以在西亚找到相似物,尤其材料是一致的,属于钠钙玻璃,战国中晚期的镶嵌玻璃珠则属于铅钡玻璃。在纹饰上,战国中晚期的镶嵌玻璃珠丰富多彩,不仅有单纯的同心圆,还出现了同心圆和几何纹的组合,弦纹、菱形纹和三角纹作为底纹,同心圆均匀地分布在底纹上,或是用点连成线,形成网纹,将图案分割成小的单元。伴随着镶嵌玻璃珠的演变,一些典型的中国风格的玻璃艺术品也开始出现,如玻璃壁、玻璃剑饰和玻璃印章。
镶嵌玻璃珠在古代中国的出现和演变,不仅证明了丝绸之路上玻璃艺术的贸易交流,而且还刺激了新兴的玻璃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经过国产玻璃多年的发展以及对西方玻璃的引入,玻璃艺术具备了在中国发展的基础。
隋唐时代的玻璃艺术,伴随着当时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中西交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已经全面掌握了外来的技术,玻璃艺术的质地和工艺接近西方,铅玻璃和钠钙玻璃共存,表明了国产传统玻璃和进口玻璃齐头并进,而带有中国器型特点的钠钙玻璃则说明外来技术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丝绸之路之所以名为丝绸之路,是为了强调这些道路是为罗马帝国运送中国丝绸,随着中国丝绸的西进,罗马帝国、伊朗高原及沿途的奇珍异宝也不断流入中国,丝绸与玻璃的交换是其中较为典型的贸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也可以称为“玻璃之路”。
汉代琉璃蝉
楚国琉璃壁
清代乾隆琉璃料器圆明园珍藏玻璃珍品
清代乾隆琉璃料器圆明园珍藏玻璃珍品
乾隆玻璃胎珐琅彩牡丹葫芦盆景鼻烟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