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0日至2016年1月30日,本人在福建宁德太姥山景区内的国兴寺遗址,跟随福建博物院的高健斌老师进行考古发掘。
2015年11月21日早晨开始考古发掘时的合影
离开国兴寺考古工地时,和高老师商量好:如果年后我有其他事情,3月份就不再回来参与下一阶段的考古发掘。今年2月23日清晨,元宵节过后的第一天,接到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的考试通知。于是,立马给高老师打电话,对不能再去国兴寺参与考古发掘表示歉意。
在国兴寺两个多月的时间中,不仅再次锻炼了自己田野考古的能力,而且结识很多新朋友,经历过许多难忘的事情。风光秀美的海上仙都太姥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2016年1月26日下午考古发掘结束时合影
日前,得知本人在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的考试未进入面试阶段,接下来打算前往安徽淮北参加另一个考古工地的发掘。在此之际,通过一篇图文,纪念自己在国兴寺70天难忘的日子。
2015年11月15日在外旅行大半个月后,刚刚回到咸阳的家中,夜里就接到郑州大学孙危老师的电话,询问我是否愿意前往福建参加考古发掘?我立马就答应下来,并且预订好机票。
2015年11月18日乘坐飞机前往福州,在这里玩了两天后,20日乘火车前往太姥山,在火车站和高建斌老师汇合,随后进入太姥山景区内的新月宾馆安顿下来。
来到太姥山上的驻地
21日上午前往国兴寺遗址,开始为期两个多月的考古发掘。这里距离我们的住处,步行仅需5分钟,而且无线网、空调、浴室等设施一应俱全。在考古之余陆续整理出大量的图文,相继发布在自己的公众平台:
在10篇图文中,已经将自己在国兴寺考古的大量经历与众人分享。这里再通过10个关键词,回顾一下曾经的精彩瞬间。
1、高健斌老师
即将前往国兴寺考古之前,在网上简单搜索了一下“高健斌”老师的内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关“屏山地铁站”的事情。作为一名考古者,敢公然指责市政工程,也算腰板子硬的人物了!
临行时,在微信上发布了一条状态,说明自己要跟随高老师参加发掘的情况。浙江考古所的方向明老师回复到:“驴哥是位三观严重正确的好老师,马上会是你的新偶像!”后来我询问他,为什么把高老师叫“驴哥”呢?他告诉我:“春风过驴耳”!我这才知道,这是高老师新浪微博的昵称。
高老师一般比较忙,在国兴寺考古期间,他每天早晚来工地看看外,其他时间都在宿舍整理材料,夜深人静时还会身着短袖短裤跑步锻炼。因此,我们之间的交流并不多,临走之前都和他“不太熟”!
高老师与领导聊天
高老师和工人谈话
2、林博大哥
国兴寺考古队伍中,除了“高总”外,还包括一位管理财务的大姐和整理文献的小郭,以及和我一起监督考古发掘的林博大哥。
其他两人的工作主要在室内,我和林博大哥每日一起在田野待7个小时,因此关系比较好!林博大哥个子比我高大,身形比我魁梧,力气也比我强数十倍。所以工地上的重活,除了主要靠民工外,其余的一些都靠他干!我主要负责写日记、拍照片、计小件和绘制器物图等工作,这也算是分工明确。
后来我才发现,他还是个土豪呢!身上的穿戴、使用的手机、抽的烟,甚至所剪的发型,都是我不曾听说过的!
林博大哥指导考古勘探
林博大哥正在考勤
3、破地板
第一天来到考古工地,当高老师指着水泥地板对我说:“明天就从这里开始发掘!”我瞬间一惊,这么坚硬的地板,怎么往下挖?
我的担心纯属多余。第二天一大早来到工地,当我在地表布设好探沟的范围之后,民工们就熟练地抡起大锤和铁锹,坚硬的地面如冰般破裂,露出下方的填土。
这些民工破地面的动作简单自如,在外人看来貌似很轻松的劳动。结果有一次我心血来潮,从民工手中接过大锤抡了两下,不仅姿势不对,而且满头大汗。可见,这并不是什么轻松的差事!
4、敲石板
我们在国兴寺考古的目的,是希望找到证明这座寺院始建于唐代的证据。经过大半个月的清理发掘,并没有见到任何唐代的遗物,后来我们的视线都集中在寻找“石碑”上。
在考古发掘中,不断的从填土中出土大量带有刻字的石块,有些只有一两个字,有些则是长篇的段落。甚至我们脚下的石板上,通过仔细观察,偶尔也可以看到字迹。只是石板表面被水泥包裹,看不清全貌罢了。
于是考古发掘之余,我们又抡起小锤子,在可能有字的石板上反复敲打。通过这样一点一点的工作,我们将一批石块表面的水泥剥离后,又发现了更多带字的石碑。
5、搬运石柱
据志书记载,国兴寺曾经有石柱360根。目前地表还竖立着7根高大的石柱,四周遍布倾倒和断裂的石柱更是数不胜数,粗略计算也有100多根。
我们发掘的探方和探沟,分布在近代大殿的台基之上,向下清理填土时,又发现很多石柱。它们与地表的石柱风格基本相似,体量大小不同,小者四人就可以搬走,大者则需要十多人一起出力。
搬运最大的一根石柱时,我们甚至启用了滑轮,将木棍铺设在下方,才将它从填土中缓慢移出。
6、挪动水槽
在殿基的台阶一侧,安放着大小两件石水槽,过去可能是喂马的马槽。平时水槽里面存放着水,游人经过这里时,偶尔都向水中投掷硬币,祈求幸福平安。
随着考古范围的不断扩大,这两件水槽严重影响我们的活动,不得不考虑将它们移开。这可算是整个发掘中,最为“声势浩大”的工程了!
先搭建起三脚支架,悬挂好滑轮,将水槽用皮带捆绑后,再用锁链将它慢慢吊起,缓缓向前移动。水槽移动数米后,再将三脚支架向前搬运,安放平稳后,继续以上步骤。
就这样一步一步,花费一了下午的时间,才将这两件水槽移动到别处。事后无意中发现,水槽中的水连同硬币都不翼而飞了!
7、休息15分钟
去了全国很多考古工地,觉得福建这边对待民工最“人性化”!每天早上和下午工作时,其间都可以休息15分钟。
林博大哥告诉我:“管理工人就如同拉皮筋,不可以拉得太紧,否则容易断掉。要松弛有度,这样工人干起活来,才会事半功倍。”情况也确实如此,这里的民工力气都很大,干起活来,效率要比当年在上海广富林见到的民工强十多倍!
我们对民工好,人家对我们也好,经常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橘子,每天都是吃不完的。
8、水中考古
在南方考古,与北方地区相比,最大的缺点就是地下水位太低。
国兴寺遗址虽然位于600米左右山上,但是只要向下挖掘不到两米时,就会冒出地下水。虽然有抽水机不停地排水,但是不到15分钟,水面又会达到之前的位置。所以每次挖到下方,都要不间断地抽水,并且让工人迅速挖掘。
如果光是水还好一些,麻烦的是大量的泥浆。它们不仅难以清理,而且容易堵塞抽水机,最糟糕的是让人看不清下方的遗迹现象。
安装抽水机
抽水机漏水,形成人工喷泉
清理淤泥
9、和尚积极参与
在寺院中考古,每天都要与和尚打交道。他们虽然都已经出家,但是说话间总会有些世俗的味道。
国兴寺的主持是释提修大师,每天他都会在工地上闲转,询问我们的考古进度,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生怕工期太慢,影响到寺院的香火,所以我们的工作,他总是十分配合。提供抽水机、帮忙搬东西,担心损害到寺院的石材,有时类似搬石头这样的重活,他也不得不亲力亲为。
因为这里人少,寺中7、8位和尚对我们确实不错。不仅庙中的聚餐会叫上我们,而且给我们每人一串开光过的佛珠,临走时还送来当地的白茶。
和尚给游客讲解考古工地
和尚帮忙干活
10、视察宁德核电站
考古之余,有幸碰到一位咸阳老乡。一日在工地打拓片,正巧两位与我差不多同龄的男儿经过,询问考古的情况,我们聊了起来。
临走时,我告诉他们,“我来自陕西师范大学”。其中一位小伙瞬间一惊,告诉我,“他是西安交大的本科生,来自杨凌区,目前在山下的核电站工作。”约好临走时去那里看看,相互添加微信后,才知道他叫李屹东。
我和李屹东的合影
1月30日早晨离开太姥山,在山下的汽车站乘车前往不远处的峡门,他开车在这里接我,之后一起去其工作的宁德核电站转了一圈。核电站位于一座半岛上,需要经过一座跨海大桥才可以到达,并且严禁闲人入内。
通往核电站的大桥
核电站的员工生活区
核电站内如同一座大学校园,生活娱乐设施一应俱全,登上旁边的小山顶端,可以俯瞰整个核电站的景象。最显眼的就是两座高大的核岛,形似巨大的水桶!
核电站的核心区
山的另一侧是著名的牛栏岗沙滩,由于天气阴冷,游人甚少。山坡上,如同梯田般,种植着一块块的茶叶,这也是福鼎的一大特色。
牛栏岗沙滩
观海亭
这里也算是祖国的边疆,因此山顶常年驻扎着边防武警。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来这里视察,并且站在这座平台发表过重要讲话。
在过去的两个多月中,能够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治理过的宁德,奋斗一段时间,留下美好回忆,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