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中讲到,人的记忆系统可以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4个单位)。所以我们在同一段短暂的时间内,大脑只能把极少数的信息储存在工作记忆里,并进行处理。一旦超出这个负荷,我们就不得不把先前看到的信息清除出去,再重新写入。
我们经常回忆起某个场景,那是因为这个场景印象深刻、很鲜活,它就存在长时记忆里,我们可以不费力地回忆起来。但一旦信息脱离了鲜活区,再去回忆就很困难了。长时记忆的信息消失就是因为神经元失去了敏感性,因为信息存放得越久,没有人把它们粘在一起,就会重新变得跟之前一样,想不起来了。
所以记忆就是个熟悉度,需要间隔地熟悉信息才能记得更牢。看书经常忘记,实际上就是信息进入大脑后,没有被加工提取,所以信息很快丧失而没有转移到长时记忆中。
学习中文和英文的道理是这样的。广泛地阅读对记忆有好处,因为生字或不熟悉的信息多次出现,增加了大脑神经回路的活化频率,也因为在不同的情境中出现,增加了神经回路活化的强度。所以一个单独的生字不如在文章中出现时记得牢,因为故事内容提供了更多的提取线索。所以阅读时不要停下来查生字,它会中断阅读,丧失学习的乐趣。
学英文也是一样的,不要一直查生字,它会中断文章的理解。记单词时可以先看一段,看看自己是否可以把大意在头脑中想出来,或在纸上写出来。如果写不出来,就再看一遍。若有生字时,可以先猜测生字可能的意思,把这一章都完了再去翻字典,查字典时查生词,不仅要记住它的意思,还要把这个生词的句子抄下来,与文章中你看到的意思做对比,这样重复地记忆,生词的意思记住了,生词的用法也记住了。
所以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的阅读,都要广泛阅读,通过阅读认识生字,变成熟悉的字,再通过阅读,掌握这个词的用法。
樊登老师说过,要扩大理解力的池子,其实也就是广泛阅读,一开始读不懂,原因就是过去在读一本书的时候,脑子当中的神经元链接太少,没有那个理解力的池子,书中出现的每一个词你都要想半天或要去查资料。但随着我们读的越多,我们大脑里边本身的神经元链接越多,读书和理解书的速度就会越快。
在阅读《教育神经科学》这本书时,一开始很多内容都读不懂,但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理解了一些脑科学的知识,无论是阅读、语言、运动、数学计算,还是进行逻辑推理,都是不同的脑区在运动。学习和阅读都是有规律的,理解了脑神经发展背后的原理,也就是理解了“为什么”,才能让我们更加有的放矢地学习。
读书识字的最大用处是增加人的厚度,让自己老了也不致于失去灵魂,行尸走肉地活着。按S老师的话说就是:现在努力学习,等到年纪大的时候还能接受新鲜事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