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爱,还是害?
我记得我刚当妈妈那会,心里总有个想法:我要尽最大努力给孩子最好的。然而,什么才是最好的?
有人的人认为,最好的爱就是让孩子吃,穿,用都是最好的,不让孩子受一丁点的委屈,受一点的累,让TA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样的爱会让孩子形成什么样的信念呢?有可能是这些物质来的不费工夫,我理所当然应该得到这些,你们都得围着我团团转,只有帮我解决所有的问题,才表明你们爱我,我才是好的。
有的人认为是,最好的爱是让孩子提前体验社会的残酷,“挫折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这会让孩子提前感受社会的寒意,让TA对他人总是抱有一种敌意:这个社会太不安全了,我只能靠我自己,如果我求助别人,就意味着我不够好。
有的人认为,什么爱不爱的,吃饱就行,哪有那么多事,我们小时候那么艰苦,不也过来了吗?这样孩子会怎么想呢?没有人真正关心我内心的感受,我是被忽略的。
……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放到今天也不无道理。孩子的人格特点,性格,行为模式在七岁前就固定了,七岁以后基本上都在重复或修改这些模式。这些都跟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紧密相连的。
比如上面的 第一类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会因为缺乏锻炼或技能,形成伸手党,会过度依赖的性格。
第二类和第三类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因为对社会有敌意,会僵化独立,一旦我求助别人,则意味着我不好。或者,算了吧,反正也没人帮助我,没人爱我。
那怎样的关系才是最好的呢,那就是适度依赖,能求助别人,也能被人求助。我们成人的做法就是建立跟孩子之间健康的心理界限,分清楚你的和我的,温柔而坚定的。
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给孩子最好的爱”这一句话,其实是一个陷阱,其实藏着不少对自己的不满,未来的恐惧和对孩子的期待。
所以,给孩子最好的爱,是修炼自己,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内心的不满,恐惧和期待。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