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IPO如同堰塞湖,闸堵越高,洪湖越大。
2017年,A股整体IPO融资规模仅为2100亿。2018年上半年,IPO的口子被重新绑了一个“活结”——凭票入场。截止6月7日。A股首发募集资金累计被限制到可怜的518亿,被砍,被清的IPO数不胜数。
这一精心的编排,最终将迎来开闸揭幕之时。有迹象显示,未来A股将面临10000亿的融资需求,以待A股增量资金化解。
万亿IPO“诺曼底登陆”
1. “独角兽”3000亿?
6月6日23点42分,证监会一连发了9个文件,为CDR在A股融资铺路。这也意味着承接独角兽的CDR,以相比“注册制”而言飞一般的效率,走上了A股的历史舞台。
独角兽上市会引发多大的融资规模,券商给的范围很大,约在2700~7000亿之间不等。而从比较官方的说法,以及近期对单笔IPO下砍刀的频率来看,3000亿或许是一个可信的数据。
独角兽入市会引发两重效应。一是抽血效应,二是虹吸效应——既一方面股市存量博弈资金被新股吸引打新,一方面由于市场新热点出现,投机博弈资金开始离开传统热点,抱团合力炒作新热点,导致独角兽CDR估值水涨船高。
抽血效应是可控的,3000亿资金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然而虹吸效应是不可控的。
虹吸效应的多寡,取决于新经济估值有多高,随着独角兽股票市值膨胀,大量市场资金被冻结在高估值新经济股票中,虹吸随着市值增长等比例膨胀——如果你发现独角兽们普遍涨了一倍,那么其虹吸效应可能达到6000亿,涨的越多,吸的越猛。
你很难测定,有了360的前车之鉴,比之更令人疯狂的BATJ,会有多高的估值,会带来多大的虹吸。
2. 沪伦通/GDR抽血4600亿?
比之让人疯狂的CDR,GDR你可曾听过?
GDR是CDR的翻版,G代表Global,意味着全球。据了解,GDR将被首先运用于沪伦通。伦交所将精选富时100指数中的股票,到A股发行GDR。
简单来说,在沪伦通开通之后,英国人将到A股来发行他们的股票。根据中信证券测算,伦交所GDR的募资规模将在4600亿元,其估算甚至高于CDR的3000亿,与国内在伦交所发行规模550亿英镑几乎相当——一个像是证券层面的双边信用互换。
最近,关于沪伦通的讨论再次被放到了纸面上。最新的消息是,监管层希望“在年底之前开通沪伦通”。
3. 金融行业2000亿?
今天,中信建投IPO开闸,融资规模20亿,年内IPO规模名列前茅,规模仅次于独角兽药明康德之后。
6月5日,中国人保IPO过会,保守估计融资规模150亿,融资股本创下A股近两年融资记录。
5月29日,农行1000亿定增过会,实施在即。
今年以来,自全球金融危机开始,酝酿十年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两大母舰级监管鸿篇的下发,意味着金融行业新一轮资本金需求的渴求开始表面化。
今年上半年,江苏租赁、华西证券、成都银行分列A股融资规模的前一、二、和五座次。上市的中信建投位列第八。而人保上市,毫无疑问会挤下这些小弟的排名。
但是,这还没完。今年以来,银行IPO审核进展缓慢,哈尔滨银行、徽商银行陆续退出后,目前A股排队银行仍有16家,预计融资规模则在500亿左右。
而在资管新规之下,券商上市也将成蜂拥之状。华林、长城、天风也将上市,预计融资规模在100亿左右。
4. 真的“压力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金融行业融资,独角兽融资亦或是沪伦通融资,在作为券商单例分析对象时,都会与2017年A股融资规模做对比(2100亿IPO+12000亿增发),分析人士则往往用安抚的口吻说“资金压力不大”。
是的——乍看起来,孤立的3000亿、4600亿,确实比2017年的14000亿少。但是,考虑到其余的IPO也要启动,考虑到2018年定向增发会随着IPO口子扎得更紧而变得更多,考虑到2017年12000亿增发绝大多数不是直接向二级市场要钱,且这12000亿会在2018年集中释放解禁压力,我们不得不警惕未来的融资洪峰对A股存量博弈市场的影响。
鏖战万亿融资
融资鏖战的成功与否,价格和规模是两杆尺,A股的实际承载力与精神承载力则是两个支柱。
抽血效应是A股大众心中的敏感词,几轮牛市的墓碑好巧不巧都起在IPO的峰顶,所以聪明的监管层试图在大规模融资前完成市场安抚工作,其自2016年上半年开始便层出不穷。
2018年以来,监管层态度明确地甚至让人感到有些不近人情,为的不过是激起哪怕一点投资热情。
1. 把红都分了
2017年7月,中国神华发布了每股2.51元,总价值591亿的分红案,创下了公司分红历史。2018年开年,监管层继续号全民分红,导致即便是上市20年从未分红的浪莎股份也在今年宣布“铁树开花”。
分红与不分红究竟有什么区别?从权益的多寡的角度,分红与不分红并不影响公司的股东权益。“毕竟你只是换了个地方装钱,还扣了所得税”。但是分红在最经典的证券市场理论中,事实上一直是一个IPO抽血的“反过程”,是股市增量资金最大的源头活水。
从市场机理来看,投资者所得的分红,大部分仍将投资于股市,具体来说就是被用于复制原先的资产配置(机构投资者偏多),形成了一个间接而自主的“回购链条”。如神化的分红,即使是在扣除分红的基础上,仍然较分红前上涨三分之一,这就是由回购链条引发分红对市值正反馈最好例证。
试想一下,假设50万亿的A股市场,股息率达到4%,一年便有2万亿的资金分红,约1万亿可用于填补A股市场融资需求,何愁IPO募不到钱?
很多分析人士认为,当时的分红促销,是上证50牛市在面临窗口期时,监管层亮起的信号灯。
2. 外资,“A股欢迎你”
过去几年年,监管层做了三件事来引入海外资本,包括争取MSCI配置资金,扩大吸引QFII投资额度,允许外资以控股方式进入国内金融行业等。
为了进一步刺激QFII用度,监管层还取消了QFII单票投资持股比例的限制。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早在2015年7月证监会更新的1500亿的QFII准许额度,在今年一季度被用度到1437.65亿,使用比例达到95%,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比例都创下历史新高,意味着如果要继续牵引外资扩大国内投资,QFII额度需要在几个月内被再度扩大,从现实的角度,出现这个的可能性极高。
有意思的是,有人发现,外国人并没有买账。
红刊财经曾报道过“证监会表示MSCI配置基本完毕”后境外增量资金流入的情况,大多数MSCI资金都以境内投资管理实体布局为主,配置力度约为1000以左右。反观境外流入配置A股的资金净流入,几乎为零。
3. 清理IPO队列
今年3月份,投行圈接到了证监会的窗口指导,说是计划“劝退50%比例的IPO企业”。具体情况是——对IPO再审企业,三年低于1个亿利润,且最后一年未达到5000万,将不允许上市;对于新申报企业,最近一年净利润必须超过8000万,创业板不低于5000万,否则不予审批。
老虎财经当时特意向投行人士求证过此事,得到了“确有此事”的答复。
当时,坊间已经流传许多独角兽上市与CDR筹建的讨论,IPO被一些大V称作“邀请制”。
最近的三大独角兽IPO:药明康德、宁德时代和工业富联,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募资金额曾被削减。药明康德融资规模自57.4亿削减至21.3亿;宁德时代融资预披露130亿,实际修改后缩水至54.6亿;工业富联以超过2000亿的营收,募资271亿,却仍被质疑“调整过募资金额”。
反观金融行业,今年以来募资金额最高的IPO为华西证券,其约为49.67亿,作为非独角兽,而是金融机构,融资额度并未被砍,显然是有座次之别。
A股的功能一直以来都被定义为实体经济融资工具。然而一直有投资圈大佬一直在感叹,A股自始至终,从来未曾毫无杂念地,极致纯粹的倡导过A股的投资功能。而股市的投资功能,其实未必不能为经济建设与改革添砖加瓦。
对于这一万亿融资,大V曹山石说,A股把“扩大融资规模“的概念替换成了“推进独角兽上市“。也有人说,监管层没有借“注册制”之名,但行了“注册制”之实。
最后,有人猜测,总有天兵天将会来,他们可能会是我们久违的全面降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