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二十三增压站位于甘肃省环县樊家川郝集村境内,隶属第七采油厂洪德采油作业区。该站于2013年12月建成投产,主要承担着白32区块9个井组29口油井的原油计量、加温、外输,以及5口注水井的注水任务。原油日处理能力42m³、日注水能力60m³。现有员工4人,其中男员工1人、女员工3人,平均年龄39岁。
一、形成背景
根据集团公司“有效开展公司内部企业间的业务外包,盘活内部剩余劳动力”的工作精神,吉林油田首批劳务输出于2015年6月进入长庆油田采油七厂。从熟悉的工房来到荒无人烟的班站,从温馨的家庭来到两三人居住的宿舍,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岗位、不一样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对吉林油田的员工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同样,对于接受单位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吉林油田劳务输出员工队伍结构复杂、技能素质参差不齐,隐患问题辨识能力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较弱等问题,给基层基础管理造成负担,甚至影响到井区工作的正常开展。
为此,洪德采油作业区结合发展形势要求,以帮助外包人员尽快适应新岗位、新环境为切入点,以环二十三增压站为试点,在实践中摸索、在完善中创新,逐步探索形成“四标三促”的标准化班站工作法。通过坚持不懈地落实执行,有效地消除业务外包型增压站在日常管理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规范、高效、受控运行。并于2015年先后荣获采油七厂“三基工作优秀班组”、洪德作业区“三基工作免检班站”等荣誉称号。
二、基本内涵与主要做法
“四标三促”,即站控管理标准化、岗位操作标准化、设备管理标准化、交接班程序标准化,促进班站实现本质安全、员工工作质量、工作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一)管标准站——站控管理标准化
借助数字化站控管理平台,实现实时数据采集、生产运行状态自动监控、故障报警、连续输油等智能技术的应用,形成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1、精准应用数字化站控管理平台。要求当班员工做到熟知站控管理平台的各项功能,利用管理平台重点排查站点外输流量计、井组出油管线、油井功图等关键数据有无异常,精确判断站内和辖区油井的工作状况,第一时间发现产量波动原因,积极组织抢修维护保养作业。
2、创新设计《岗位巡检要点表》。详细说明对重点要害部位所需巡检的内容、要求、标准、定值等。要求当班员工每两小时巡检时,必须携带岗位巡检要点表,逐一对照检查,以防止错报、漏检、漏记巡检内容。
通过站控数字化管理平台和岗位巡检的有机结合,使岗位员工对整个班站的生产运行情况了如指掌,并在生产组织中的每个环节都明确“何时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二)上标准岗——岗位操作标准化
以《岗位标准作业程序》为主要培训内容,突出“教、说、练、看、考”五个环节,努力实现操作员工规范标准作业。
1、深入“教”。为满足岗位工作需要,作业区委派井区技术员前往该站,针对站点、井组的不同特点,讲解岗位标准作业程序相关知识,并通过“一日一题、一周一讲、一月一考、一季一复”的培训方式,确保倒休员工及在岗员工都能定时、定期接受培训。
2、强化“说”。通过“我来讲”、“我识别”、“我分析”等有效途径,组织开展“我的岗位工作标准我来讲”、“我的岗位风险我识别”、“身边事故案例我分析”等活动,促使岗位员工快速掌握本岗位标准作业程序内容。
3、重点“练”。通过岗位练兵、小型对抗赛、轮流当老师等形式,帮助岗位员工巩固所学内容,让岗位员工熟悉生产流程,熟练操作规程,精通岗位操作,确保员工在岗位操作时做到“五个准确”(即准确掌握岗位工作内容和SCADA系统、准确切换每处生产流程、准确开关每个工艺阀门、准确启停每台设备装置,准确判断处理每项生产故障)。
4、突出“看”。直观地将重点设备设施标准作业程序,制作成简明、易懂、具体的提示牌,悬挂在要害部位、巡检点等显著位置,标示出规范的操作流程和风险提示,时刻提示和警醒岗位员工对照标准操作,使岗位员工一进入工作岗位就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标准,如何保护自己和规避风险。在视觉上达到时刻提醒岗位员工消除“人、机、环境”风险,努力做到“三不伤害”的目的,提高岗位员工生产安全系数及工作效率。
5、落实“考”。将“考核不过关、人人是隐患”作为考核理念,针对岗位操作内容,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经过站上全体员工讨论、整改后,得以实施。全面实行站务公开,将每月考核情况全部上墙公示、记录在册,并与当月奖金挂钩。通过奖优罚劣客观、公正的考核,改善调整员工的岗位行为,激发其积极性,并帮助他们更清楚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三)管高效设备——设备管理标准化
生产设备的完好高效是井站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为了控制运行成本、提高设备运行质量,环二十三增压站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做到“一严、两精”(即严细检查,精细保养、精准操作),确保全站设备始终处在最佳工作状态。
1、创新设备巡检保养方法。根据站内不同设备的运行情况,在关键部位贴上序号,作为2小时巡查必检点,明确巡查内容、注意事项和巡检人责任,降低设备隐患风险。同时推行《设备健康体检卡》,一设备一卡片,实行一季度一维护保养,并详细记录体检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问题、采取的措施、保养时间及保养人,做到健康体检有迹可循、责任追究有据可查。
2、实行注水设备挂牌管理。对站内的阀组间、注水井挂上“身份证”,明确注水井的注水层位、注水方式、水质类型及配注和瞬时流量,使岗位员工清楚掌握所管注水设备的基本信息,也便于井区干部随时抽查配注执行情况,确保注够水。
3、制作“设备提示卡”。主要提示大型设备运行参数、设备完好状态、规定的管理指标及设备责任人,这是设备管理的重要一环,明晰设备运行状况和责任追究,使员工在设备管理过程中,有具体的要求标准。
(四)交标准班——交接班程序标准化
交接班管理是班站生产组织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环二十三增压站将日常交接班过程中的程序,归纳、完善、分解为“十交、五不接”,并贯穿于交接班全过程,全面实施标准化交接班管理。

1、交接班前的准备。交接人员于交班前做好交班准备工作,总结本班运行情况,检查全部设备和记录,清理卫生,整理资料,填写好相关报表,接班人员应于上午8点交班前到值班室。
2、交待运行情况。根据交接内容形成《岗位交接班文本记录》,交班人员按照所填项目逐一交待具体工作,接班人员倾听交待,查阅记录,资料,直到无疑问。要求交接班人员,必须按照规定要求逐点、逐项交接。
3、现场检查。重点检查新发现的设备缺陷和前一班未完成的工作,明确接班后恢复工作和安全注意事项,核查仪器仪表、安全附件、消防器材、日常用具,检查环境卫生。
4、办理交接班手续。接班人员检查无问题后,在交接班文本记录上签字确认,杜绝岗位情况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同时,站长不定时跟踪检查交接班情况,促进基础管理质量的提升。
三、实施效果
(一)“四标三促”成为促进班站实现本质安全的“奠基石”。通过严把四项标准关,突出对薄弱环节、薄弱地点及隐患设备的跟踪检查,加大隐患排查的力度、频次和密度,为班站安全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标准、规范、有序、执行变成岗位员工的一种习惯,促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明显提高,让标准化真正融入员工思想、日常工作和生活,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
(二)“四标三促”成为提高员工工作质量的“新法宝”。通过创建“四标三促”工作法,提高班站成员的整体默契性、协调性和紧密性,清晰、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有效地约束全站员工在工作中的“自主行为”,把岗位员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标准落到实处,形成“用示范的标准管理、做标准管理的示范”的基层建设工作新局面。
(三)“四标三促”成为促进班站管理水平的“催化剂”。打造一个业务外包型示范点不难,难就难在长期保持高水平的示范点。通过站长带领岗位员工积极参与、共同商议,付出智慧和劳动,并一同验证新方法的可行性,让员工感受到被尊重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每季度一次的“三基”考评激励,也让员工自动自发的长期保持示范点现场管理标准不退步,营造“管理方式更加科学、安全风险有效控制、工作环境明显改善”的良好班站文化氛围。
一时�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