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第十二章

道德经·第十二章

作者: 制心一处_无为而无不为 | 来源:发表于2022-09-01 06:58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十二章

    【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时期

    [原文]

    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tian)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旌放荡而不可制止;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易解】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的杂味使人味觉受伤;纵情猎掠使人心思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于不轨。因此,圣人致力于基本的维生事务,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所以要有所取舍。

    吾初解:人要去贪恪己,求简朴,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什么东西太多太盛,我们是难以消受和持盈的。

    [注释]

    ①五色:指青、黄、赤、白、黑。此指色彩多样。

    ②目盲:比喻眼花缭乱。

    ③五音:指宫、商、角、徵、羽。这里指多种多样的音乐声。

    ④耳聋:比喻听觉不灵敏,分不清五音。

    ⑤五味:指酸、苦、甘、辛、咸,这里指多种多样的美味。

    ⑥口爽:意思是味觉失灵,生了口病。古代以"爽"为口病的专用名词。

    ⑦驰骋:纵横奔走,比喻纵情放荡。

    ⑧畋猎:打猎获取动物。畋,音tian,打猎的意思。

    ⑨心发狂:心旌放荡而不可制止。

    ⑩行妨:伤害操行。妨,妨害、伤害。

    ⑾为腹不为目:只求温饱安宁,而不为纵情声色之娱。"腹"在这里代表一种简朴宁静的生活方式;"目"代表一种巧伪多欲的生活方式。

    ⑿去彼取此: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彼"指"为目"的生活;"此"指"为腹"的生活。

    [引语]

    对于这一章,人们普遍认为老子是针对奴隶主贵族贪欲奢移、纵情声色而写的,是揭露和劝诫,也是严正警告。但对此章在具体解释时,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说,老子从反对统治阶级腐朽生活出发,得出一般结论,即反对一切声色,否定发展文化。持此观点的人认为,老子所谓“为腹不为目”的说法,是把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对立起来,是他的愚民思想的一种表现,即只要给人们温饱的生活就可以了,这是彻底的文化否定论。另一种意见认为,老子所说的“五色”、“五声”、“五味”、围猎之乐、难得之货,并非都是精神文明,所以不存在把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对立起来的问题,这些反映了奴隶主贵族糜烂生活那令人目盲、令人耳聋、令人心发狂的腐朽文化,这种文化的价值也不过等同于打猎之乐和难得之货。这两种意见都有自己的道理,有理解上的差异,也有学者价值观的区别。不过,此处的争论倒是提醒我们今天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重视精神文明的发展,反对物欲横流引起的精神腐蚀。

    [评析]

    老子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新旧制度相交替、社会动荡不安之际,奴隶主贵族生活日趋腐朽糜烂。他目击了上层社会的生活状况,因而他认为社会的正常生活应当是为“腹”不为“目”,务内而不逐外,但求安饱,不求纵情声色之娱。在此,老子所反对的奴隶主贵族的腐朽生活方式,并不是普通劳动民众的,因为“五色”、“五味”、“五声”、打猎游戏、珍贵物品并不是一般劳动者可以拥有的,而是贵族生活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认为老子的观点并不是要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对立起来,并不是否定发展文化,不像有些学者所言,认为老子的这些观点是他对人类社会现实和历史发展所持的狭隘庸俗的反历史观点。他希望人们能够丰衣足食,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外在贪俗的生活。一个人越是投入外在化的漩涡里,则越会流连忘返,产生自我疏离感,而心灵则会日益空虚。所以,老子才提醒人们要摒弃外界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安足清静,确保固有的天性。如今,现代文明高度发达,许多人只求声色物欲的满足,价值观、道德观严重扭曲,在许多场合可以普遍看到人心发狂的事例。读了本章,令人感慨不已。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应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而不是物质文明水平提高了,精神文明就自然而然地紧跟其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道德经》第十二章 叶曼 述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段话的意思是:五色会让人眼睛看不见东西,五音会让人听不到东西,五味会让人味觉发生错乱,骑马驰骋外出畋猎会让人心狂乱,难得之货会防碍人们的行为,所以圣人只要维持适当的生活水平,并不追求过多的装饰,他们把外在的装饰都去掉,只剩下本真。这段话表述了一个因果关系,前面五句是因,也是论述的前提;后面两句是果,也是论述的结果。

        王弼注说:“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谓之爽。夫耳目口心皆顺其性也,不以顺性命,反以伤自然,故曰盲聋爽狂也。难得之货塞人正路,故令人行妨也。为腹者以物养己,为目者以物役己,故圣人不为目也。”口是尝滋味的,如果口尝不出滋味的话,其用处就没有了,这就是“失口之用,故谓之爽”。五色是红、黄、蓝、白、黑,中华民国刚成立时的旗帜就是用红、黄、蓝、白、黑来代表汉、满、蒙、回、藏,也就是五方;五音就是宫商角徵羽,这是古时候用的五个音调;五味就是甜、酸、苦、辣、咸。我们的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口是用来品尝东西的,心是用来了解事物的,行动是为了能维持生存,可为什么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畋猎、难得之货会让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心和行为都发生错乱、失去作用呢?

         “夫耳目口心,皆顺其性也”。耳朵能听声音,眼睛能看颜色,嘴巴能尝味道,心能想事情,这些都是自然赋予人的品性。如果不顺着本性,过分沉溺于五音、五色、五味、驰骋畋猎和难得之货,那么反而伤害了自然,就会变得盲聋爽狂了。比如说红、黄、蓝、白、黑这几种颜色单独看是非常清楚的,可是等诸位到布店去看,看多了就会觉得眼花缭乱。电视看得太多也会有问题,台湾小学生几乎每人一副眼镜,并且很容易患耳鸣症,为什么呢?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中国最讲究的菜肴就是满汉全席,一共三十六道菜,可是吃到最后大家都觉得没啥新鲜味道了,为什么?因为已经超过我们所能接受的范围。不要说三十六道菜,就是十几道菜,吃到一半大家都吃不下去了。这就是五味令人口爽。

       诸位可能有这样的感觉,我们每天都喝果汁、啤酒、汽水等饮料之后,如果喝喝白开水,就会觉得原来白开水是这么甘甜可口。白开水虽然没有味道,但这才是最真的味道。西晋时候有个叫何曾的人,他非常奢侈,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过,到最后每天供膳费用达到二万钱,他还觉得无处下箸,因为他的味觉对各种味道已经不敏感了。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逃走,他们逃难来到一处乡下,这时没有东西吃,乡下人就给他们炒个菠菜。慈禧太后吃完一直称赞,问他这是什么菜。乡下人不好意思说是菠菜,便说这叫红嘴绿鹦哥。诸位看菠菜的根子是红色的,像鹦鹉的红嘴;叶子是绿色的,像鹦鹉的羽毛。北海五龙厅有一个东西叫仿膳,这也是西太后流落时候吃过的东西。她没有东西吃,别人给她吃窝头,她一啃觉得这窝头太好吃了。后来慈禧太后回到宫里,想要吃红嘴绿鹦哥,可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想要吃窝头,别人就是做不出那个味道,后来御厨用栗子粉掺面做出来,就是现在的仿膳,大家也叫它小窝窝头。

       所以,越是简单的味道就越真,越是简单的生活就越幸福。“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畋猎在历史早期是为了生存,后来农作业和畜牧业发展之后,畋猎就变成一种消闲享乐活动。古代皇帝有专门用来打猎的园林,时常跟贵族们一起会骑着马,带着鹰和狗去打猎。老子在这里用驰骋畋猎来表示各种享乐活动,并不仅指这一件事而言。那么,如果整天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就会令人心发狂。诸位看我们现在有些人每天都去酒吧、舞厅,出入声色场所,最后他连自己的本性都迷失了,这就是“令人心发狂”。人们常说的“玩物丧志”,就是说当你沉溺于各种享乐之中,就会丧失自己原来的志向,丧失体验幸福的能力。第二个不能体验幸福的原因就是追求难得之货。前面老子已经说过:“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这里王弼又说:“难得之货,塞人正路,故令人行妨也。”我们把难得的东西看得非常贵重,不管它有没有实际用途,都希望能把它弄到手。当用正当途径得不到的时候,就会不择手段,这样正路就都闭塞了。我们的皮夹子不敢随便放,放在保险柜里上了锁,还要安警铃,否则“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就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灾难,这就是“令人行防”。

       前面讲的都是“因”,下面讲“果”。“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所以圣人的作为是为着肚子而不是为着眼睛。“为腹者以物养己”,人只有吃东西才能维持生存,所以圣人治理天下必须让老百姓有饭吃。“为目者以物役己”,眼睛所见的五色会扰乱人的心神,沉溺声色之中会让人心不安定,所以圣人治理天下并不提倡享乐活动。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活动时空,它们的需求是很有限的,庄子中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对于人来说也是这样,“广厦千间,睡为一榻”,建了千万间房子是给别人看的,我们晚上只能在一张床上睡觉。欲望是永远没法穷尽的,人世间八苦之一就是求不得苦,要摆脱求不得苦,就必须知足常乐。

        人为什么不知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虚荣。我们吃饱饭之后就希望吃更好的,穿暖和了之后就希望穿漂亮的,满足基本需求是很简单的,但满足永无止境的欲望是很困难的。社会上的人用对物质的占有程度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和地位,人们为了显得自己有能力、有地位,往往就迷失了最本真的目的。这些个漂亮的东西、享乐的东西,都是给人家看的,没有什么实际用途。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诸位千万不要为物质所役使,不要做物质的奴隶。只要让肚子吃饱,把身体养好,这样就可以了。

       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很多,但真正做到的却很少。中国古代那么多歌颂田园生活的诗,但真正放弃仕途、归隐田园的人只有陶渊明。陶渊明对物质和心的关系有过很深的思考。《归去来兮辞》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意思是既然自己愿意把心变成物的奴隶,又何必惆怅悲伤呢。心和物的关系很微妙,当你正确认识物的作用时,就不会沉溺于其中而不可自拔,心就能成为物的主人;否则就会相反。陶渊明曾为了生活当过低级官吏,后来他说:“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他认为自己过去出仕是错的,已经无可挽救,但以后的岁月还可以弥补。因此他离职归隐,不再为五斗米折腰了。陶渊明被无数士人所推崇,他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放得下尘俗的功名利禄。

       诸位都知道一个故事,管宁和华歆是同学,有一次他们一起锄地,看到一块金子,管宁视若不见,依然挥锄掘土;华歆把金子拣起来丢到墙外去了。又有一次他们一起读书,门外有一队高官的人马走过,管宁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本跑出去看了。后来管宁把席子割开,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真正乐道的人是可以心念如一的,否则就是对世界有分别心,这样对利禄就难以舍弃了。

       修行的道理也是一样的。首先修行需要饮食,太饿了就不能打坐。把肚子吃饱之后,男人看守丹田,女人看中宫两乳之间,眼耳口鼻舌这些感官都跟外界隔离了,就容易把心守定。最后当气充满的时候,假如眼睛散乱,昏沉半开,也绝不会东瞧西望。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谓之爽。夫耳、目、口、心皆顺其性也,不以顺性命反以伤自然,故曰盲、聋、爽,狂也。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难得之货,塞人正路,故令人行妨也。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为腹者,以物养己。为目者,以物役己。故圣人不为目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視色聽音嘗味,其本皆出於性,方其有性而未有物也,至矣。及目綠五色,耳綠五音,口綠五味,奪於所綠而忘其本,則雖見而實盲,雖聞而實聾,雖嘗而實爽也。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聖人視色聽音嘗味,皆與人同,至於馳騁田獵,未嘗不為,而難得之貨未嘗不用也。然人皆以為病,而聖人獨以為福,何也?聖人為腹而眾人為目,目責而不能受,腹受而未嘗責故也。彼物之自外至者也,此性之凝於內者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十二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zs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