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玩命工作,是年轻人最大的本钱

玩命工作,是年轻人最大的本钱

作者: ad13227af2a1 | 来源:发表于2018-12-05 16:21 被阅读16次

    一组漫画曾在日本火了很久,并登上各大媒体版面。画面中的小人站在轨道旁,想著再往前一步,跳下去,明天就再也不用上班了。创作这组漫画的是汐街Kona,缘由是15 年圣诞,一名就职仅一年半的东大毕业生高桥茉莉,因加班压力而跳楼自杀。

    加班的问题全世界都有,香港尤甚。瑞银集团(UBS)的调查发现,全球71座城市每周平均工时为36.23小时,香港上班族每周工作逾50小时,名列全球工时最长城市。

    RTHK电视台制作了一部短片《香港人的加班文化》,记录的就是这些在的国际大都市的豪华背景下,辛勤打拼的上班族们。

    当加班成为常态

    罗登敬,点心师傅

    工作时间:4:30am——3:30pm,6天工作

    家住元朗,每晚凌晨过海到炮台山上班,3点下班,4、5点买菜回家、6点做饭,这是她的一天安排。

    平时工作很忙,除了半小时吃饭,罗登敬没有坐下来休息的机会。

    变相打工的现象更是令这一现象变本加厉。罗登敬告诉记者,“现在这一行人手短缺,因此工作量大,本来需要八个人的工作,但请不到人,老板就只雇六、七个人。”

    工作还影响到了她的家庭生活,长工时曾令她三年前跟丈夫离婚,现在与儿子同住。

    对生活,她只能选择坦然:“在香港,无论是否基层,长工时都会扼杀许多娱乐,和家人相聚的时间,我也没办法,要生存,做了这个选择就要用另一种方式接受。”

    廖颂雅,私家医院专科医生

    工作时间:不定,6天工作

    在香港,医务人员每天工作超10小时。工作时,廖颂雅需要随时候命。她有个传呼机,每当接到传呼,都要在5分钟内回复。

    虽然是一名工作狂,但她也知道平衡的重要性:“工作只占生命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是和朋友和家人的时间,或是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两年前,她和朋友组成乐队Lilac,一起演奏。乐队成员都是成功人士,他们尝试在工作和生活间寻找平衡。

    就像成员Samuel说的,“很多人因为没时间而没乐趣,其实应该反过来,不管多没时间,都应当找到自己的乐趣,这样才能平衡。

    Bonnie Chan  客户总监

    工作时间:不定

    创意行业的员工,工作是不定的。

    也尝试过改变,这家广告公司的管理层,一年前尝试推行准点下班计划,还拍摄了宣传短片,但收效甚微。

    或许这正是创意行业的特殊性。

    南中国区首席创意总监Carol Lam所质疑的:“现在要如何计算工时?人留在公司,但心不在,这也算工时吗?反过来,我下班后看电影、吃饭,突然灵光一闪,想到和今天某项目有关的主意,我立马定下,那些也算工时吗?”

    于是,要做创意,就不谈上下班。

    在香港,加班真的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它日积月累,嵌到人的骨子里,现象量化到常态,以至于没有人意识到它的存在。

    世界人民都是活雷锋

    提到“加班”,其实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不是香港,是日本。

    在日本媒体上,“过劳死”和“加班”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过劳死,即由于工作上的长时间紧张状态,以及业务上的超重负荷的积累,使得人脑、心脏血管原有疾病状况显著恶化,有时突发性地出现脑出血、心肌梗塞等症状,导致人体快速死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过量的劳动强度。

    20世纪后半期,日本经济处在高速增长期,青年的劳动时间、绝对劳动总量等均都呈现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因此,“过劳死”成为日本的典型现象。现象出现后,日本很快形成了针对“过劳死”的社会救助机制——全国“过劳死”110 电话商谈网络,以及“预防过劳死健康电话商谈中心”,展开电话商谈事务。

    相关数据显示,1988 年至 2015年中期,每年通过电话进行商谈的总件数,平均达数百例之多,最初两年(1988- 1990)甚至上千,足见该现象在日本引起的震动之大。

    不仅是日本,中国大陆也盛产“劳模”。

    今年11月,某直播平台王者荣耀主播孤王因过度劳累而不幸猝死,2016年6月,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站台上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

    11日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金丹被发现在医院宿舍逝世,年仅45岁……

    他们,据同事称,都是因为加班过度。

    类似的事件新闻上屡见不鲜。数据显示,中国大陆个人年均工作时在2000~2200小时之间,远超世界平均水平(每周40小时),中国,似乎有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加班大国的倾向。

    我国的《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八小时工作制形同虚设,而过度劳累,透支健康,正在成为上班族的常态。

    当然,如果你认为只有咱亚洲青年拥有志愿加班的伟大精神,那就大错特错了。

    现如今,加班已成了世界千禧一代(出生于1982年-1996年)的“信仰”。ManpowerGroup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全球,超半数的年轻人希望在65岁后退休;27%的人计划工作到70岁以上;甚至还有12%的人想工作到死。

    活力的青年人,还很擅长给自己打鸡血。他们一心扑在事业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六成群体对工作前景保持乐观,相较而言,墨西哥、中国、瑞士和德国的千禧一代更乐观,但是日本、希腊和意大利的千禧一代相对消极。

    吸不够的精神鸦片

    “每天都熬夜到想分分钟辞职,但早晨起来,又觉得新一天的很美好。” 这是一个普通上班族的心声。

    汐街Kona担心的是,超时劳动上班族们常有的“没关系,我不会有事”的乐观想法,只是因为他们在重压下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

    持续升级的竞争压力,上司对于细节的过分苛求,让缺少话语权的员工们,只能在“磨洋工”的文化环境下一边消耗时间,一边用精神鸦片刺激多巴胺,以保持表面的清醒和正能量。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安妮·麦基(Annie McKee)教授提出,很多上班族已经陷入了工作的“快乐陷阱”中,即雄心壮志、应该做的事,以及工作过于勤奋。

    发展事业的雄心让我们全力以赴。而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一心追求胜利,反而伤害人际关系。这样,目标遥不可及不说,人也始终处于“身体被掏空”的追赶状态。

    “忍”字心上一把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小不忍则乱大谋”。做应该做的事,而不是想做的事。

    的确,很多时候,“自律使我自由”,但更多情况下,工作生活上一些毫无依据的“潜规则“让我们习惯于伪装,久而久之,面具也就摘不下来了。

    21世纪,“始终在线”工作方式很流行,一些人的解决方式方法是:醒着?工作吧。

    波士顿大学的埃琳·里德(Erin Reid)发现,很多男性喜欢谎报了工作时长。他们觉得超长时间工作可以让上司高兴,于是谎称自己每周工作80小时。

    一些加班的重度患者甚至还认为,沉迷工作可以消除不安全感,做完项目、写完报告、看完邮件,能降低失控感,缓解压力。

    现实是,工作永远做不完。用持续的无意义加班来消耗时间,只会陷入恶性循环:加班带来压力,压力压抑思维,思维影响工作本身。

    来啊,边工作边造作

    其实,我们所要做的,只是重新认识工作。

    要Work,不要Labour。在最新版的牛津词典里,后者的名词解释是:工作,尤指体力劳动;动词是努力工作并做出大量贡献。而前者,则是指:为达到某一目的所进行的,付出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活动。

    工作,应当成为幸福感的源泉。

    在职场上,“成功带来幸福”一度成为青年白领的座右铭。但心理学家肖恩·埃科尔(Shawn Achor)却指出:幸福先于成功

    工作中的投入、满足和价值感,以及带来的积极情感,能让大脑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创造力和适应能力,同时让我们更加精力充沛,更好地应对复杂局面,并做出更优的决策。简而言之,快乐的人比不快乐的人表现好。

    正如罗素所说:从一种伟大的建设性事业的成功中获得的满足,是生活能够提供的最大快乐。

    当然,这里的“建设性”不只属于那些艺术家,普通人也可以拥有。刚分娩的年轻妈妈,完成一篇8千字毕业论文的学生党、写完当天推送的新媒体小编、编完代码的程序员……任何人,只要他是自己工作的主人,坚持自己的想法,并在工作中付诸实践,哪怕没日没夜地加班,至少凌晨4点的自己,心甘情愿。

    当工作真正变成生活,“加班”一词也就不复存在了。

    参考资料:

    [1]Chief Investment Offce WM, Working time required to buy: Who works harder to buy a Big Mac?[R], Edition 2015,34-35

    [2]ManpowerGroup,Millennial careers:2020 vision: facts, figures and practical advice from workforce experts[R], Milwaukee, Wisconsin, 2016,6-7

    [3]Gao Yinan, How hard does China work?,People's Daily Online[EB], 2015-10-14 

    [4]Annie McKee, How to Be Happy at Work[Z]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2017

    [5]Shawn Achor, Before Happiness[Z] Virgin Books, 2013

    [6]全国ネットワーク-, 劳死资料 \ 过劳死 110 番[EB],「过劳死 110 番」全国集计结果, 日本: 2015

    [7] 吴海航, 日本预防企业工人“过劳死”对策的启示[J], 生产力研究, 2008,(22)105-106

    [8] 罗素, 我们为什么要工作[M], 幸福之路, 2017-11-0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玩命工作,是年轻人最大的本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dw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