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上学通常是因为“人际互动关系”不好,不被群体接纳。这里的上学特指学习。
Chapter 1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认知学原理:人生来就有好奇心,但我们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我们会尽可能地避免思考。
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
能看见、能移动是人类认知上的一大绝技。与你的看和动的能力相比,思考是缓慢的、费力的、不可靠的。
首先,思考是缓慢的。你的视觉系统可以即时捕捉复杂的画面。
其次,思考是费力的。你不需要费力气去看,但思考需要集中精神。
最后,思考是不可靠的。你的视觉系统很少出错,即使不是完全正确也很接近了。你的思考系统却常常无法得出一个接近正确的答案。事实上,你的思考系统很有可能连答案都得不出。
那么我们又是怎样度过每一天的呢?答案是:当我们能侥幸完成任务的时候,我们就不去思考,反而依赖记忆。我们面对的大多数问题都是已经解决过的,因此我们只要重复之前的步骤就可以了。
大脑让你免于思考的两种方式。首先,一些最重要的功能(比如视觉和行动)不需要思考:你不需要思考你看到的事物就知道周围有什么。其次,你倾向于用记忆而不是思考指引行动。如果你不断地重复一项同样的任务,它会最终变成习惯,让你不动脑筋就可以完成这项任务。
尽管我们并不擅长思考,我们其实喜欢思考。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但它很脆弱。
成功的思考可以带来满足感、成就感。愉悦感源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上毫无进展是不会有愉悦感的,实际上,它还会使你感到沮丧。脑力活动吸引我们是因为它给了我们体验成功的愉悦的机会。
如果内容不足以保持你的注意力,好奇心在什么情况下会有长久的力量呢?答案在于问题的困难程度。努力解决难度恰当的问题是有好处的,但是解决太简单或者太困难的问题不会让人开心。
但内容还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们天生对一些信息感兴趣,而对另一些不感兴趣。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天赋:对感兴趣的内容,大脑就会投入更多资源去记忆去思考,久而久之,从兴趣转化为技能与特长。
我们是如何思考的
大脑的简单模型:环境—>工作记忆(意识和思考区域)<—> 长期记忆(事实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
工作记忆的空间有限,所以工作记忆空间一旦拥挤,思考就变得异常困难。
思考的成功取决于四个方面:环境中的信息、长期记忆中的事实、长期记忆中的步骤,以及工作记忆中的空间大小。缺少任何一方面思考都有可能失败。
人们的大脑不是完全为思考制造的,思考是缓慢的、需要经历的,并且是不确定的。因此,深思熟虑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引导人们的行为。更多的,我们依赖记忆,遵循曾做过的步骤。尽管如此,成功的思考还是令我们愉悦。我们喜欢解决问题、理解新的想法等。这样一来,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有愉悦感和满足感。对于待解决的问题,思考的人需要环境中足够的信息、工作记忆中的空间和长期记忆中的事实和步骤。
Chapter 2 教师应如何教授学生所需的技巧?
认知学原理:事实性知识要先于技能。
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来说必不可少
如果一个词汇(如“抢到”)或一个概念(如“海洋有机物”)没有储存在你的长期记忆中,你就有可能感到困惑。但对于背景知识的需要远比一个词汇的定义要深入得多。阅读理解依赖于组合文章中的要点,而不是分开理解每个要点。写作有跳跃性,这是因为作者认为读者有能力填补中断的地方,因而省略了一些理解逻辑关系的必要信息。
怎样决定省略哪些内容呢?这取决于给谁看(或者说给谁听)。
背景知识对于认知能力的必要性
记忆是我们认知过程中的首要资源。遇到问题时,你会首先在记忆中搜索解决方法,如果找到一种,你往往就会立刻使用它,这样做很省事,而且依靠以前的成功经验,在大部分情况下都还很有效。
事实性知识可以增强记忆
对于知识来说,懂得多的人学到的更多。如果你对于一个方面了解得越多,你就越能更好地理解这方面的新知识。即使你不自觉,背景知识还是使你将正在读的和已经知道的内容联系起来。回忆的关键是记忆的线索。当我们想到和要回忆的内容相关的事情时,我们就会在记忆里挖掘。长期记忆中的事实性记忆使得获得更多的事实性知识更容易。因为长期记忆中存有的越多,学起来就越容易。
Chapter 3 为什么学生能记住电视里的所有细节,却记不住我们告诉他的任何知识?
认知学原理: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记忆的重要性
你想什么就会记住什么。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记忆系统是这样估量的:如果你仔细地思考过一件事情,你就有可能再度想起它,所以它应该被存储。因此你的记忆不是你想要记住或你尝试记住的事情,而是你所思考的事情。大脑是这样想的:如果你不经常思考一件事情,你可能不会需要再想它,所以可以丢弃;如果你真的在想一件事,以后你可能还会从同一个角度思考它。我们通常希望学生记住事物的意义,所以教师的目的永远应该是让学生思考意义。
Chapter 4 为什么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这么难?
认知学原理:我们利用已知的事物理解新的事物,大多数知识是具象的。
理解其实是记忆
为什么知识不能迁移
我们读到或听到话语时,我们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理解。我们的大脑假设我们读到(听到)的新事物和前面读到(听到)的事物有关。这一假设使我们理解得更快、更顺利。不幸的是,它也让我们更难辨别问题的深层结构。我们的认知系统不是在努力理解我们所读、所听,就是在寻找合适的背景知识帮助我们理解生词、词组和语句。但是合适的背景知识总是和表层结构有关。
Chapter 5 题海战术有用吗?
认知学原理:没有充分的练习,你不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
如果带球的同时还要思考踢球的角度和速度,你不太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足球选手。像这样的低层次过程必须不假思索,才能给更高层次的过程,比如给战术策略提供足够的空间。
为什么要练习?因为通过练习能获得最基本的能力。
练习是为了日后更好地学习
工作记忆是思考的空间。思考在你重新组合信息时产生。这一信息可能来自于环境,也可能来自于长期记忆,或者两者都有。工作记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空间有限。如果你同时放入太多东西或者比较它们的太多方面,你会失去正在思考的线索。工作记忆的有限空间是人类认知的基本瓶颈。工作记忆的大小或多少是固定不变的——得到多少就是多少,练习不会改变它。但还是有窍门的,可以通过压缩信息来维持工作记忆中更多的信息。通过合并,你将几个独立的事物看做一个单元。你将合并这个词当做一个单元放入工作记忆,而不是分开的单字:合,并。一个词组和一个单字在工作记忆中所占的空间差不多,但是你需要知道这个词组才能合并。
摆脱工作记忆的有限空间的第一个方法是增加客观性知识。第二个方法是你可以让工作记忆中操纵信息的过程更有效率。压缩过程,或者说将它们自动化,需要什么条件?你知道答案的:练习。每个人都知道的是,要想开发大脑,只有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练习过程。
练习使记忆更长久
努力学习不能防止遗忘。但有一样事情可以防止遗忘:持续地练习。
如果你短时间内学习了很多内容,虽然应付了眼前的考试,但你会很快忘记这些内容。如果换个方式,将学习分散到几天,你可能在眼下的考试中不会得高分,但你在考试后很久都会记得这些内容。分散学习比集中练习的效果更好,而且可以减少每次练习的时间。分散学习还有另一个好处,练习这个词的定义是持续不断地重复你已经掌握的事物,这从定义上看有点枯燥,即便它能带来认知上的好处。要是教师把它们在时间上分散开,会使这样的功课变得有趣些。
练习促进知识的迁移
新问题的表层结构和已解决问题的表层结构相似时,迁移更容易发生。练习是迁移的另一个显著因素。重复做很多某一类型的题目使得你更容易辨识一个新问题的内在结构,即使你以前没有见过这一题目。
练习使你更容易理解问题并能在事后记住它。练习能够帮助知识迁移是因为练习让深层结构浮出水面。
Chapter 6 让学生像真正的学者一样思考的秘诀是什么?
认知学原理:学习早期的认知力和晚期的截然不同。
科学家、数学家和其他专业人士如何思考
专家对于他们的专业领域有丰富的背景知识。专家在得不到正确答案时,那个错误的答案通常是最佳的猜测。专家在相似领域上迁移的能力比初学者要强。和初学者相比,专家更能分辨出重要的细节,并得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将他们的知识迁移到类似的领域里。
专家的“工具”里有些什么
避免工作记忆的局限性:背景知识和练习。专家丰厚的积淀使得这些方法更为有效。
背景知识之所以能帮助我们克服工作记忆空间的局限,是因为它让我们可以组合,或者“合并”分散的信息。专家的长期记忆里不仅仅有很多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在记忆中储存的方式和初学者不一样。他们思考功能,或者说深层结构。
专家拥有对于问题类型的抽象知识,而初学者没有。知识迁移很困难,这是因为初学者着眼于表层结构,看不清问题之间抽象的、功能上的联系,这恰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正是专家的厉害之处。
如何让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
要达到专业水平,没有别的,只有练习。科学伟人真正突出的地方是持续工作的能力,伟大的科学家几乎都是工作狂人。练习的另一个重要启示是:如果我们不肯花时间是成为不了专家的。在大多数领域中,十年是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的衡量方法。学习和练习在达到专家级别时就停止也是不行的,必须持续地练习才能保持这个地位。
Chapter 7 我们该如何因材施教?
认知学原理:儿童在思考和学习方面相似点比不同点更多。
风格和能力
学生都是不一样。认知能力:是指特定的思考能力或者取得的成功。如果我说莎拉数学能力很强,你知道我指的是她学习新的数学概念很快。和能力相比,认知风格是思考的偏好,比如线性思考(一次只考虑一件事情)或者整体思考(同时考虑所有部分)。
能力和风格在几个重要的方面有所区别。能力让我们应对内容(比如数学或者语言艺术),能力高低反映了我们所知道的和能做的级别(也就是说数量)。风格则是我们倾向于思考和学习的方式。
建议:教师基于和每个学生相处的经验有区别地对待学生,留心观察哪些方法可以凑效。在区别学生这件事上,实践优于理论。
Chapter 8 怎样帮助“慢热型”学生?
认知学原理:孩子智能上的差异可以通过持久努力来改变。
什么使人聪明
智能很有可能是遗传和环境经过复杂的组合后的共同产物。
遗传对于综合智能有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大约50%的智能要归之于我们的基因。50%是平均值,因为这个比例随着年龄而变化。对于小孩子来说,这个比例大概是20%,稍大一点的孩子上升到40%,之后会到60%甚至更高。
对于智能,态度很重要
相信智能可以通过努力提高的学生比相信智能是改变不了的事情的学生得到的分数更高。
因为能力受到表扬(“你很聪明”)比因为努力受到表扬(“你很用功”)的学生更容易持有智能是一成不变的看法,后者更容易认为智能是可变的。
这章的目的在于强调学习迟缓者不是笨蛋。他们和其他学生具有的潜力都一样,但是他们的差别在于他们所知道的、他们的动力、他们遇到困哪时的毅力以及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不同。智能是可以被改变的。
赞扬努力,而非能力。希望学生了解他们拥有智能的决定权,尤其是他们能够通过刻苦学习开发它。所以,你应该称赞过程而不是能力。除了(适当地)称赞努力,你还可以称赞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精神,或者对作业负责的态度。
本书的结构:第一章将学生有效思考的认知条件罗列了出来:他们需要工作记忆的空间,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相关脑部活动经验。之后的几个章节中着重讲述了大脑完成这些工作的原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