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莎乐美》:骑士与农夫的爱

《莎乐美》:骑士与农夫的爱

作者: 馨昕LP | 来源:发表于2018-07-31 16:05 被阅读48次

作为一个剧本,不仅要考虑作品的文学性,同时还要兼顾其舞台性。但是我一直认为,二者也是可以分离的----就读者而言。因为读者和观者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人,一个人可以只具备其中一个角色,当然也可以同时拥有两种身份。

就少有的几次现场话剧观看体验来看,记得当时导演在邀请我时就万分嘱咐,因为他们的话剧是翻版再上演,所以拜托我千万不要先去看原版,把第一次的观看体验留给他们的这一版。果然是会有效果的,之后再去找来原版,便是恨不得刷上几十遍的节奏。倒不是说当时现场的那一版不尽如人意,毕竟在现场看和在荧幕上看真的是两种不同的感觉,而那次的现场也成了我想要进一步了解原版的契机。

虽然现在还没有去百老汇现场的机会,也就很是好奇去支持的观众的分类千差万别,也许会有为了原著而去,也许是单纯很欣赏话剧而去,亦或是为了支持哪位演员(不乏有很多在好莱坞已经混得脸熟的,坐拥一大票粉丝),同时也不排除会有粉丝的家人、演员的家人亲自到现场支持的。在这些人当中,不能否定有读过原著的,有精通语言的(偏英语国家的粉丝较多,但也有不少留学党游学党,英语水平很是不错),但是也不能否认,肯定会有一些二者缺少其一方面,更多的是二者都不太精通的(毕竟话剧的语言和日常生活的语言还有些差别,更不用说再遇到一个有些口音的演员)。所以我就一直有点好奇,是什么支撑他们能够这么久(少则一个小时,最近有一部还长达八个小时,分上下场)甚至还会刷上好几场,还有只要能抢到票就会从头跟到尾的。

后来一次偶然看到有人在网上转让门票,附赠看戏攻略,其实就是类似于剧本的性质。若不是一些经典剧目,观者有接触过原著、电影(就算有些戏再经典也不妨碍有些人只略知一二而已),再次去看现场就要熟悉得多,但是为了总有些拖后腿(有些可能也不是拖后腿只是习惯于心中有丘壑)的人,剧本(或者类似剧本)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作为全程为第二语言的剧目来说,剧本给我们的就是一种了解故事梗概和人物对话的作用,而后者的作用更明显一些。演员的表演能力自然是不用怀疑,但是毕竟不是默剧,人物的语言和对话在表演中也同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毕竟听懂是理解的第一步嘛。

就王尔德先生这个这剧本来看,《莎乐美》中有大量的语言描写,毕竟是话剧,她们的对话作者也是设计得颇为精彩。还有不少的对话像是自我独白(希律王许诺莎乐美除了约翰的头之外任何东西作为他为自己跳舞的报酬时,连续三段的独白,像是一个摊贩把自己的所有货品都吆喝出来展示给顾客看;还有最后莎乐美对着约翰的头所表达的爱意。随便哪一段抽出来都要占了两页纸)就更是考验了一个演员的舞台表演能力。试想一下若是把这些类似于独白的对话全部删去,剧本该是失去了多少灵魂,就连舞台艺术也会变得枯萎。

我想这也是作者很匠心的一点,不论是小说讲故事也好,或是舞台上表演故事也好,其实赋予这个故事以灵气的不是作者精巧的构思或是华丽的设计,我想,这些都很重要,不可或缺,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但是却被人忽略,即使不被忽略也很难掌握好其分寸的手法,便是“展示”或是“呈现”。舞台艺术本来就是一种最直观的展示艺术,因此在剧本创作中,作者一定会很注意这一点,将展示的方法运用到极致,但是若是小说,可能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同时又没有搬上舞台的考验,就更是做得不尽如人意了。

同时就这个故事而言,因为是一个独幕剧,所以场景设置得很是简单,人物不多又很集中,主要集中在莎乐美、希律王和先知约翰三个人身上,首先给希律王的设定是对莎乐美不怀好意,对约翰则是又敬又怕,正是前者让莎乐美离开宴会,听到先知的声音,先知的身份角色要求他必须即使被关进水牢也不得安生,经常说出一些警示却又很对莎乐美公主心意的话,莎乐美也就必须因此爱上了他,但是先知的身份注定让她求而不得,所以她就利用希律王对自己的心思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最后因为轻易许诺让希律王自食其果。

可以看出故事的发生和矛盾的聚集显得很是迅速,环环相扣很快就能把观者带入其中。同时作者也注意将人物的性格发挥到极致,不给其留下后路,正是这种将自己笔下的人物推向极致的自虐手法,让冲突在一瞬间就爆发,带给观者颇为震撼的体验。

���кk�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莎乐美》:骑士与农夫的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eh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