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不可分,坚持不懈不倒翁。
欢迎来到箜的世界。
今天想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后面三个故事一并讲了,这本书真的是比较沉重,我也受不了一次次的看,一次次的敲打内心。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孩子是同性恋,但因为父母态度的原因,不敢跟家里讲,甚至迫于压力找了个女朋友当挡箭牌,弄得自己很崩溃。
当孩子真有性别取向的问题时,不知道现在能有多少父母能接受?做父母的猜到一点点苗头时,也许需要慢慢说服自己放下成见,给予孩子接纳的态度。已经存在的事情,也许接纳臣服才是更好的选择,让孩子和你能坦诚相见,对彼此都好。否则欺骗会带来更多的欺骗及负面的东西。
第二个故事用了三个人的视角。学生,母亲及老师。对于同一件事每个人的角度不同,看法也是有巨大差异。这个故事给我的印象最深刻,让我意识到孩子自己心中的自己及父母,也许跟现实有所偏差,而自己却不知。
父母如果一味地不敢放手,用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没有彼此真正的心理交流和互相理解,终究父母可能变成孩子眼中加害自己的怪兽。而父母自己对孩子付出的一切,不在理解的基础上,又显得可笑可悲又可怜。
老师的角度,其实也让我们意识到,教师只是一份职业,教学之外的老师,也希望下班后如正常上班的人们一样,下班有下班的生活,只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做回自己而不再是老师,不用接家长们的电话,不用再处理学生和家长的事情等等。
确实如里面老师所说,现在家长对老师的态度不像从前,老师的工时可能很长,因为哪怕下班后也家长们也不让老师从“老师”这一角色抽离。
这篇看完,会对老师这一职业有新的看法和理解。还是互相多体谅吧!
第三个故事是讲以世俗的眼光看,非常成功的女孩的故事。在外人,似乎是她妈妈的高压政策下,也培养出了优异孩子。可是故事从孩子口中来,就能看到内里并没有那般愉快,而她与母亲的关系,也因为伤害太深,一次次的和解失败。她妹妹在母亲同样的教育方法下,完全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偏激且愤世嫉俗,非常抗拒教育这件事。
如作者的一段话,我不禁想,我们服膺一套教育方法,往往是因为这套方法教出了一个“成功”的小孩,坦白说,这样的想法其实很空洞。把小孩好的、坏的打包成一团,再归因于“父母的管教”,不仅忽略了其个人特质,也忘了把他所处的环境纳入考量。一样的教育方法,可能打造出一个世俗眼中的成功模范,也可能将一个小孩的天赋摧残殆尽。只是这些小孩的故事没人关心,人们不喜欢失败的例子,只想倾听教育神话。
只能说,小孩子有自己的生命,他们属于自己,不是家长或任何人的所有物。父母先修炼好自己,活好自己,也许才能身教于孩子什么是好的。
好啦,今天就到这里啦,明天继续!
作者:箜
若是同频伙伴,欢迎留言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