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部门开了一个临时会议,针对最近的业务状况,以及新的设想。
席间,有人提出了拓展新业务,比如涉足小吃零食领域。大家以讨论宏图大业的姿态侃侃而谈,倡导者三番五次重申有此想法的初衷,时而笑作一团,时而高声应和,好不热闹。
我素来不是一个喜欢凑热闹的人,但是此举牵扯到大家的利益,我也不例外。金牛座的“唯利是图”在我骨子里那可是冒了泡的,忍不住发了个言:“提议我同意,可我要看具体操作方案。”
“这个肯定得有。”倡导者说。
“技术呢?”我问。
“这个可以派人去学。”答。
“派谁去?能保证实心实意给团队服务,而且不会影响主要业务?”我接着问。
“跟你这没做过生意的没办法谈。”另一个冒出来说了句。
“我希望能把投资、利润、潜在风险,都说的清清楚楚,然后大家自觉自愿的参股,省去以后麻烦。”我说。
“先小人后君子,这个说法也对。”又另一个说。
……
随着我们的谈话,周围刚才嬉笑怒骂的人群突然间变得鸦雀无声。
倡导者干咳了两声,先撤了。
会议结束后,另一个过来找我说:“不就个小本买卖吗,支起摊来才重要,细节可以慢慢添。”然后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了很多……
我没有说话,我突然发现了个问题。
自诩为经商很有经验的“另一个”,说的那些里有一半都是我刚才说过,现在拿来说服我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细思之下,大家都在忙着发言,笑,评论别人,跟随别人,很少在意有人真正说过什么,最后印象中只残留有这么个事而已,包括我。
语言,真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也让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建立联系。
值得我们思考的确是,在词汇量激增,声带发达的今天,语言的表述却越来越苍白无力。
最容易的沟通是说话,最无效的表达是只会说话。
我用心的说,你用心的听,这是沟通说话,你费尽心思说,我耳边吹风似的听,一个太用力,一个不走心,结果可见。
不是我们的语言中枢出了问题,是我们太过关注嘴巴,而退化了耳朵。
学会听,才会说,学会认真倾听,才会酣畅淋漓的说。
现代人把说话当成了一种发泄,话说完了,气撒完了,也就完了。与其说语言苍白无力,倒不如说是我们把说话的用途改变了,忘了说话最原本的是为了什么而产生的,其他的作用即便一再开发,也是为了“锦上添花”,而不是为了舍本求末,忘了初心。
我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感受,别人的感受,一番谈话下来,不论语言多么妙趣横生,到最后能记住的只是那张当时和你说话的脸,传达给你的状态。
不是我们不想听,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大脑的进化速度跟不上科技日新月异的速度,在这样的年代如何说一些高质量的话,才是我们学习表达的方向。
当我们学会说话,才会吸引别人用心聆听,同样的,如果我们认真倾听对方,他也会给你超高标准的谈话。
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用心倾听,认真说话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