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兴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11.29
《玩具手枪》
在马如霖家中举行的生日派对,同时也是一场昔日同学的相聚,但胡昭生和钟学源两人像是处在南北两极,不相融合,性格各异,也不友好。
胡昭生是文学院的学生,或许更带有一种情怀和敏感的心灵,从主观上不喜欢钟学源这样的“莽夫”,说话粗俗不文雅,但却能在同学中如鱼得水地交流,这是胡昭生所没有的本事。
戏剧性的是,钟学源拿着小马的玩具手枪逼迫胡昭生承认昔日追求过杨玉梅以获得满足感和荣耀感,这很奇怪。男性权利意识的体现,去压榨比自己懦弱的、低下的男性。
然而胡昭生竟也慌张失措,在没有子弹的玩具手枪空发响声中被惊吓最后承认了。
他十分难过,最后装着六枚子弹想要去威胁钟学源,他生气大家全都站在他的对立面,当他报复钟学源时却被怒骂。只是,他还是丢了手枪逃离了聚会。
或许他正是出淤泥而不染,留有自己的一丝净土。
他的孤独、异化感和契诃夫的《吻》很相似。
《最快乐的事》
很特别的小说,可能也就短短一两百字。对最快乐的事产生怀疑,却自杀,值得思考。
《母亲》
叙述节奏或语言很奇特,极为接近人物的潜意识、心理状态,体现一种纷乱芜杂、迷惘彷徨的挣扎。
其中有一段意识流描写,对猫耳的介绍与想象,然而猫耳并非她亲生孩子。不执意于情节的设置和结构的布局,更接近现代派小说。
《草原上的盛夏》
由草原上天气、环境、气氛的变化,描述军官们的日常状态。
天空如蒙上了一层蝉纱,张起了一件淡烟之衣。云的姿态,已经改变,母亲怀中的孩子,如今在母亲的肩膀上叠起了罗汉。天空里演出的戏剧,诡奇而多姿,演员——云,灯光——阳光,布景——天色,似乎都已经预定在计划之中。
类似这样的语言,很美。
2020.2.13《家变》
很独特的形式结构,字母代表现实中的范晔寻找父亲范闽贤的心理、行为,数字则是对于自我童年成长经历的一个回忆和总结,可以概括为,以父亲失踪这一事件为原点,以个人主观时空的记录为半径,建构了一个“不孝”、反叛传统伦理道德、封建家族意识的“儿子”形象。 第一部:A-C,1-18,D(开始登报寻父启事,此时为4.14失踪),19-25,E,26-44,F,45-51,G(登山,和尚,失踪半月),52-87,H(数字的回忆与字母的当下产生互文性,父亲过往寻找失踪的儿子和儿子现今找寻;失踪的父亲,似乎是复刻,整个过程显得麻木而迷茫、混乱而驳杂),88-110。 第二部:I,111-118,J(离开甚久),119-123——16岁的青少年时期。 第三部:K(失踪三个月),124-127,L,128-151,M,152-155,N,156-157,O(2年)——20岁的我考入C大而后开始工作,回忆中总现出对父亲极端差劲、反感的印象。包括在父亲最后离开前的一段日子,范晔的“不孝”行为已经达到变态、癫狂的地步,这或许可见一类人的精神失落。(父亲的形象是矮小而愚蠢的,如在工作上找寻帮助时易上当,托关系时人情世故却显得随意笨拙{林亚光}) “哈哈,可见一切祭神的酒看都是人众自己想好好吃一吃,假托着祭神的名号,好把这个‘吃’的责任推到他‘祖宗’身上。因是自己既有祖吃,又可以获得救祖敬神的美名,虚伪!假道学!虚伪!” “退踞在这房间里,他遂深深为着刚才的两次鞠躬感觉受到极大的伤辱。达一种的迷信根本不应当存在1这一种的孝道也吏更不应当存相一个念头亮向他脑际。适逢是时走廊上没有人,他们两个都到厨房里了。他就出去到臼台上把二枝蜡触吹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