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如何才能够写得有深度,写出事物的本质?需要我们进行更好的练习。
换一个角度来说,洞察人生,就能找到有深度的话题和对事物的见解。
如何养成这种习惯呢?书中介绍了2种方法。
从表面找线索
当我们遇到一个人,是不是可以从外在的一些特征来看出这个人的一些信息呢?
是可以的,在脑海中,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他的身份、职业、年龄、社会关系是怎么样的?
他打算做什么?
平时都在做什么?
有什么习惯?
他在别人眼中是怎样的人?
平时的生活环境如何?
他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
遇到的值的关注的人,就在自己的脑海中,思考这些问题。养成意识的反射,逐步的就会发现,看事情,我们就会习惯性的进行解析。
就好比如,你看到一个人穿着西装,在地铁上,手上拿着公文包,会觉得他是做哪方面的行业呢?或者是否还能看出其他方面的内容呢?
从证据推性格
每个人的行动,往往会反映其内心的想法,我们可以从别人的外表,言行,行为中,去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他的言行可以透露他的哪些观念?
他应该是一个具有什么个性的人?
哪些形容词适合来形容其个性?
他现在的目标、梦想、渴望是什么?
他现在的阻碍、烦恼、恐惧是什么?
或许我们没有办法像书中说的一样,想得那么透彻,但可以将这些问题,作为一种目标,一种方向。
我们可以从行为中,看出某人的性格,某人的个性。如果接触久了,还能了解到某人的目标之类的。
但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行思维的活动,需要我们进行思考的。
只有多想,多深入去了解去思考,我们才能够在养成习惯之后,有着更深的洞察力。
虽然这样自问自答,可能会猜错一个人的经历和内在,但在这个联系中,对错不是重点,重点是强迫自己去观察,去理解别人。
养成这种意识,对平时的沟通,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比如说,但遇到争执的时候,我们就能够习惯性的解析对方,为什么意见会不一样,是因为他的立场还是因为哪些观念?这样对抗的动机是什么?想要的结果是什么?刚刚的沟通,他在抗拒什么?
当想清楚这些问题,或许,事情的沟通就能够缓和并得到一个好的解决。
在我的想法中,这样的方式,其实和元认知很像,就是站在更高的维度,看自己的对话,去思考自己的思考,去了解别人的表现对应深层次的无意识。
养成这种习惯,就会慢慢习惯解析事物,深度的去了解事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