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2日,奥克斯集团召开人才战略会议,畅谈人才“融、选、用、育、留、汰”。会议互动中,高管们情真意切的分享,让人印象深刻。
其中制造集团总裁冷泠的发言,更是最好地佐证了集团年会上董事长郑坚江提出的两个关键词——理想、成长——激励每个奥克斯人努力成为自己命运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感兴趣的小伙伴请点这里)
冷泠从一名2003年毕业进入奥克斯空调的大学生,从研发、到销售、再到供应链的多岗位经历,最终历练成长为制造集团总裁,交出了优秀的业绩。可以说是奥克斯培育人才的最好案例,也彰显了奥克斯对人才的重视。
去年开始,奥克斯启动“预算、人才、IT”三大百亿工程,其中人才可谓重中之重。两大人才武器——识人标准器、育人发动机,正在高速运转,选拔一大批为事业奋斗终生的精英。
前不久,新鲜出炉的“传承奖”,公司专门为此配置1亿资源,最高奖额100万/人,目的就是鼓励核心文化传承,激发有理想的奋斗者快速成长。(小伙伴们,详见集字[2017]032关于设立“传承奖”及“活用奖”的通知)
公司的战略发展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小伙伴通过自己的努力脱颖而出,成长为可担奥克斯重任的栋梁之才。
本次,小编整理了冷泠总裁在2月12日人才战略会上的发言实录,内容涉及“轮岗”、“学习”、“用人”、“育人”等许多方面,希望各位能被这样的正能量打动,共同成长进步。
今后,小编也将努力挖掘一系列这类分享、案例、故事,让核心文化和榜样力量传播开来、延续下去。欢迎广大小伙伴积极投稿:auxnews@auxgroup.com.
我大学毕业后进公司,刚开始做研发,做了一段时间以后,我感觉我不是特别适合做技术,我想要转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要找到自己适合的岗位。我想尝试一下销售,当时,正赶上董事长来管国内营销,我想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非常有幸。
刚刚进入营销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张白纸。我从来没有学过市场营销,我不知道什么是4P、什么是4C,但是我就有一颗想学习的心。
那个时候董事长真的是非常辛苦,他紧锣密鼓地开会、跑市场,历时好几个月,发明了很多工具、方式方法。我觉得那段时间是我这块海绵吸收最快的时候,那段时间奥克斯文化的很多基因刻在了我身上。因为我就在董事长身边,我看到他工作的方法,他怎么去总结,他怎么带团队,怎么去教大家。
经过这段时间的沉淀以后,我觉得又有一些问题,因为当时我一直在营销总部做部门经理,我很想到更大的舞台上去尝试我学到的东西,但我一直没有机会。为什么没有机会呢?因为当时我的主管领导认为,你太重要了,你这个岗位我找不到合适的人替代,所以你只能待在这里。
于是,我就跟主管领导去沟通,我说你给我半年时间,我给你带一个人出来,带出来后你一定要让我走,我必须要去更大的市场去历练。我的领导同意了,半年后我把人培养出来了,我转去做市场。
在市场上做了一到两年以后,我又主动提出来要换不同的市场让自己去尝试。我想我的成长可能就是通过一步一步的来挑战自我,自己给自己设置高目标来完成的。
做市场一段时间又回总部做了大客户总监,之后公司让我去做供应链。其实从内心来讲,我很忐忑。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是后来我觉得我应该去尝试,我认为我在营销的平台上再走,我觉得我的视野已经到了一个程度了,很多学到的东西还不能得到应用,我想供应链可以去尝试。到了供应链这个平台上,我迅速把以前学到的东西,学到的方法很好地去应用。
我觉得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有困难,在座的同仁很多是相近的。但我想讲一点,更多的时候我们要靠体制、靠机制、还要靠自己。我们要有一颗求上进的心,我们要有一颗不满足的心,我们要有一颗战战兢兢的心,这样我们的团队才有活力。从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共同聚拢,最终好的人才一定会冒出来,优秀的人才一定会打造出来。
我觉得董事长每次讲的很多东西相信大家都懂,每次听,我都觉得自己掌握了80、90、100分。但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在奥克斯至少体会了5-6次。有段时间往往我觉得好像学得很好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量变之后,我又经历了一次质变,自己又得到了提高。
最近这半年,我觉得自己又经历了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更加理解董事长,他讲的一些话,做的一些事情。
董事长经常讲到企业文化中的一句话“时间是我宝贵财富”,这句话不知在座的同仁理解有多深。和大家坦白地讲,三个月前我考虑要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当时没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但是现在我真的觉得时间不够用了。我再想董事长这么多板块、这么多事业,确实时间不够用。
我想每个人要给自己更大的压力和动力,到一定的时间,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的体会是不一样的,对人才的渴求高度也不一样。
这个会议也是希望我们成长,对我们很多同志恨铁不成钢,对我们的要求高也好,有好的希望也好,董事长的这份心情我现在体会特别深。
所以后备梯队的同志们,大家要勇于担当、勇于承担,我呼吁大家一定要勇敢地站出来。只有你们真正的成长了、有担当了,我们的事业才能真正可持续发展。
在带人方面,借这个会议和大家分享几个小案例和一些心得体会。第一,带团队我们一定要下基层,去市场,绝对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去指导团队。
我想讲XX的案例,大家都说他成长得很快,我思考他身上有没有好的东西值得我学习。所以我安排他和我一起出差,一起跑市场,和他近距离接触,每天在车上、飞机上和他谈话、交流,让他谈产品、谈价格、谈市场,然后我去验证。
如果你能做成功,有好的东西,我能帮你积淀总结出来,让大家去学习,XX可能没有能力带领整个团队去学习他,但是我觉得我可以做这个事情。我在他身上学到很多,包括很多好的案例,他怎么把XX市场攻克下来,我把这个案例复制到团队中让大家学习。
对他本人,我也实施了一些超预期的管理办法。去年,XX市场从30万增到60万,去年7、8月份我问他明年定多少目标,他说80万,我说不行,肯定是100万。我说你能做到100万,就足够优秀可以从副总监到总监,公司肯定给你提升。然后到今年1月份,他已经是总监了,实施超预期管理,17年完成150万也没有问题。所以我们带团队,大家要走出去,千万不要坐在家里。
第二,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董事长给我们时间和空间,我们对团队也要有足够耐心。我觉得我们现在很多领导,喜欢给结果,我指示你必须这么干,一定要这么做。大家根本没有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但过程支撑结果,要让大家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决策,一定要把我们思考的过程告诉团队,一定要沟通。
还有一个XX的案例,他前两次的汇报,我很不满意。那天凌晨1点多,我亲自给他改了3、4稿发给他,和他说应该这样改,用更少的文字去更好地表达事情。慢慢的他就能和我们的文化接轨,所以带团队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第三,我看到现在的团队动人和用人的决心还不够,速度也不够快。一方面,优秀的人一定要快用,给他大的平台,让他发挥更大的价值。很多时候我也听到各种声音,说这个人很重要,不能动。如果优秀的人,他在这个岗位上一直游刃有余,你不给他压力,他会退步。
如果不好的人不动,对整个团队其他人也有危害,大家都在滥竽充数。动了以后,大家都有压力,每个人进步5%,那我们整个团队就可以进步50%。
我们动人的决心不够,很多时候总是瞻前顾后,导致我们的团队进步不够快。在这个问题上,我自己也深刻反思,我对团队也有这样的要求。
董事长分享给我们的关于人的理念、方法、工具,我们真正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让我们的千亿梦想早日实现。谢谢大家!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