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看苏俄的硬核雕塑

看看苏俄的硬核雕塑

作者: 季孟秋 | 来源:发表于2020-02-20 00:49 被阅读0次

    总是打仗的国家,纪念碑不会少。苏联/俄罗斯遍地都是战争纪念碑。大家最近可能被下面这个震惊了。

    伏尔加格勒马马耶夫岗“持剑的祖国母亲”,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是纪念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这场战役的意义就不用我在这里多说了。马马耶夫岗及周边战斗持续了好几个月,上万人在此牺牲。建一个大型纪念雕像也是应有之义。苏联/俄罗斯的大型雕像选址一般都在河岸边或者高地上,使之与环境相衬,以放大它的视觉效果。

    同样硬核的在乌克兰基辅也有一个,位于第聂伯河西岸高地上,面向东方。1941年9月,在第聂伯河以东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役,苏军在战役中损失超过60万。不过,因为基辅战役牵制了大量德军,导致后来人们假设:如果不打基辅,德军可能会很快拿下莫斯科。就这个角度来说,莫斯科应该感谢基辅。

    基辅第聂伯河畔的“祖国母亲”,图片来源于网络

    和下面的军人群雕组合起来也很震撼。游客可以从雕像底座坐电梯,直抵“祖国母亲”的肩上饱览基辅和第聂伯河风景。不过乌克兰对这尊雕像有点不待见。从雕像落成起就给它起外号叫“勃列日涅夫的老妈”(雕像在勃列日涅夫晚期落成),还有些人对“祖国母亲”手持盾牌上刻有苏联国徽耿耿于怀。

    祖国母亲和军人群雕

    伏尔加格勒和基辅的祖国母亲雕像,连基座在一起,高度在90-100米之间,超过了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苏俄有建立超大型雕像的爱好,例如1930年代设计的莫斯科苏维埃宫,整体高度到了415米,上面的列宁像高75米。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缺钱、缺技术、缺热情——打了地基后就再没盖成。

    苏维埃宫设计图,打好了地基战争就爆发了,战后地基改成了一个游泳池,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家伙太费钱,就建个小一点的,比如下面这个”水手和士兵“,建在塞瓦斯托波尔。这座城市在苏德战争期间跟纳粹血战了半年最终陷落,后来被授予”英雄城市“称号。”水手和士兵“雕像高41米,建筑过程比较曲折。它始建于苏联末期,苏联解体后本来不打算再建,后来架不住”英雄城市“市民们一片热心,终于在2007年续建完成。现在也是地标性建筑了。不过两个雕像一个是穿灯笼裤帽子上戴着海军飘带的水兵,一个是戴钢盔的士兵,称之为“水手和士兵”有点不准确。

    黑海岸边的水手和士兵

    看不清雕像?看看下面这个:

    水手与士兵,面朝黑海

    塞瓦斯托波尔遍地都是战争雕塑和长明火,这是因为除了1942年,在1854-1855年这里也经历了一场很惨烈的围城战。打仗得靠年轻人,下面的这个雕塑用于纪念年轻的普通士兵,名字叫做“共青团员”。

    共青团员

    普通军人的雕塑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下面这张是我在莫斯科南部的卡卢加州拍到的,是一名空降军士兵。这座士兵雕像的着装打扮像是七八十年代的苏军空降兵,也许是纪念阿富汗战争的吧。

    卡卢加的空降兵雕像

    电影《莫斯科保卫战》里,波多利斯克步兵学校的学员临时被抽调去填补莫斯科防线的缺口,连续作战数天后全部牺牲。这个片段基于真实的战例。后来,在当年他们战斗的地方专门建起了纪念碑,纪念这些无畏而勇敢的英雄们。

    波多利斯克步兵学校在战斗

    莫斯科周围有个默默无名的存在,以前叫做斯特列尔科夫卡,现在属于朱可夫市。在这个无名的村子里,朱可夫诞生了。现在在朱可夫市建起了一座小型博物馆,纪念这位名将,所以也就有了朱可夫的半身像。

    朱可夫博物馆

    但是看起来上面这尊雕像不如红场入口旁的朱可夫雕塑神气。下面的雕像是苏联解体后塑造的。苏联时期因为政治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老军头大多对他有点不满,朱可夫的地位没有拔得太高。在苏联解体前后,老军头大多翘辫子了,原来的最高领导人偶像也基本完蛋了,需要有个人物出来代表20世纪的俄罗斯,所以朱可夫的历史地位陡然上升。这尊雕像是按照1945年6月红场胜利大阅兵时朱可夫戎装白马检阅胜利之师的样子雕塑的,朱可夫在那一刻达到军人荣耀的顶峰。他这座雕像本来是打算放进红场的,因为红场和克里姆林宫成了世界文化遗产不得随意改变,才改立在红场北侧外。

    白马戎装阅兵的朱可夫

    红场里其实有人物雕塑,不过并非苏俄时期。1818年在红场东侧建起了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的雕像,后来移到现在的南侧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前。每次阅兵,滚滚铁流都从这两位身边经过。他们的最大成绩是1612年从波兰人手里收复了莫斯科。1818年俄国刚刚战胜拿破仑不久,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的民族主义象征意味深长。

    米宁(左),波扎尔斯基(右),以及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再看看一些平时不太容易看到的雕塑。下面这幅雕塑是切尔诺贝利的消防员雕塑。消防员在这场核事故中牺牲惨重。在哪里他们都是奋战在一线,值得尊重和纪念的英雄。

    切尔诺贝利的消防队员

    消防员雕塑位于切尔诺贝利市内,下面这个雕塑背后就是发生爆炸事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机组。雕塑在2006年建立,但是似乎跟苏联时期的雕塑风格差异比较大。既然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也就不剩多少了,还揉进了一点点现代主义特色。

    切尔诺贝利四号机组外的雕像

    老毛子爱建雕塑和纪念碑,这个习惯一直带到了坟墓旁。不过墓地雕塑表现一般都不那么硬核,相对会比较文艺。下面这个雕塑就是苏联著名演员吉洪诺夫,位于莫斯科新圣女公墓他的坟茔旁。对中国人来说,吉洪诺夫饰演的角色里最熟悉的应该是《春天的十七个瞬间》里的施季里茨上校,其次是《战争与和平》里的安德烈公爵。他还在电影《白比姆黑耳朵》里饰演过角色,但我没看过这部电影。施季里茨上校在咖啡馆里凝视他十年未见的妻子的那个片段,在索契冬奥会前被选入了俄罗斯国家形象宣传片。

    注意看一下吉洪诺夫雕像身后的浮雕,像是要表达什么,或者是根据一幅什么著名油画雕塑,这个似乎还没找到解读。

    维亚切斯拉夫·吉洪诺夫(1928-2009)

    连壮烈牺牲都被呈现得非常诗意:卓娅·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的坟前雕塑。她的弟弟舒拉和母亲柳波芙就葬在一旁。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想必还有人记得

    有时候,雕塑是一件并不复杂的事情,只要你觉得某样东西可以表达情绪,直接摆出来它就成了雕塑,比如这个:

    克拉玛托尔斯克的火炮纪念碑

    克拉玛托尔斯克位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州,东乌克兰冲突最早始于此处。这台火炮貌似是二战时期的苏军火炮,火炮基座上的文字意思是”英雄万岁“。在原苏联欧洲部分地区乘车旅行,常常在路边就会冒出一截炮管,有时候是一门重型火炮,有时候是一辆T-34坦克,充当纪念碑用。现在这些地区说起来都是经历过多次战争,浸透了鲜血的地方。

    不过,要说俄罗斯的雕像每个都非常好看,那还是太夸张了。难看的雕像全世界都不缺,俄罗斯也不能免疫。比如莫斯科河畔的这座雕像吧,虽然大名叫做“彼得一世出海”,但是莫斯科市民们觉得这东西简直就像给海妖塞壬施了法术一样丑爆了,给它起了很多外号,比如说“终结者”,也有人叫它“格列佛”,还有人说它是按照西方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纪念雕像仿制的。总之莫斯科人不喜欢,还多次提议拆掉它。但创作者采列捷利在政界有广泛的影响,所以它还会存在很长时间——对了,这尊雕像是在1990年代中期建的,高98米,跟伏尔加格勒的”持剑的祖国母亲“差不多,但艺术水准完全在两个不同层次。

    P.S. 彼得大帝非常讨厌莫斯科,1713年迁都圣彼得堡

    独眼巨人,旁边的东正教堂就是原来苏维埃宫地基上盖起来的基督救市大教堂,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看苏俄的硬核雕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oz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