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学习王德峰教授的《传习录》颇有意思,他提到,精神的主体无法得到培育,除非受到限制,即:如果一个人可以没有障碍地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那么他就会无法得到自由的精神。
这个观点对我来说颇具启发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26983/95b74b744c6cdc00.png)
我们总以为爱一个人就希望一个人一切顺遂,然而,完全顺遂的人生无法成就一个自由的灵魂。
这就如同《故事》中陈述写作的框架为:渴望-冲突-实现,生命之所以会诞生有价值有意义的故事,就是因为人在追求渴望的过程中会有各种考验,倘若没有考验地得到一切所渴望的,那么不仅仅故事没有张力,情节没有紧绷感,同时故事的主人公也是单薄、无力、不丰满的。
因此,人究其一生,第一要务只是为了发现自己的主体性,以及和自己的主体性融为一体,而这种主体性的存在意味着一切外在的遭遇都不过是淬炼黄金的烈火……当我想到这里,我想到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炼金术士,以及那位寻找炼金术的英国人。
当我以这样的视野去看待生命中的一切遭遇时,我发现平凡生活中的起起伏伏或者不顺遂不如意,其实都是为了帮助我们破茧成蝶,而只是我们不愿意发自内心地去接受这一切、去拥抱这一切。
因为,这和我们对世俗生活的期待是相违背的。
正如我们过年时的祝福语——我们期待万事如意,我们希望心满意足,同时,我们对生活中的一切冲突都心怀排斥。
当我们常常提醒自己,“培育主体性是人生第一等要事”时,我们便会更有力量去亲和生命中的波澜,我们会愿意臣服,会愿意拥抱,然后借此去升华自己的精神。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26983/ce46314b29969699.png)
继而,我想到了我的孩子——可乐。
在生育可乐的艰难过程中,我内心形成了诸多心结,以至于前几天当我将要带他去中医店复诊的时候、我还在家里发了一通牢骚。
“他那么难养,仿佛是我上辈子欠他的一样!”我说,委屈和疲惫在心头汹涌。
“为了他,我做了那么多改变,学了那么多东西,可是我依然没办法让他健健康康的……总是问题层出不穷,真的心力交瘁啊!”
的确,自从成为他的母亲,为了他的健康,我自己改变了自己:不仅从一个懒惰、散漫的人变成了一个相对自律的人,而且我还为了了解他学了人类图和家庭成长系列的课程,又为了养护好他的身体学了芳香疗法和中医,无论是艾灸还是刮痧抑或是推拿,我也都愿意一一去了解和应用,只要对他有好处,然而,我还是感到无比挫败……因为他的问题此起彼伏,远远超出我的能力范围。
然而,从“培育主体性”的角度而言,正是他的存在,促使我不断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自由度,从依赖西医到依赖中医,到自学中医……虽然看起来还是向外依赖,但是这种受挫的经历也越来越把我导向内在的自我认识……我越来越清楚,他的诸多问题正是那把淬炼我的烈火,我不得不拥抱,以至于最后一定能够从受害者般的委屈里去升华,我相信,有朝一日,我一定可以到达这样一种境地:化不顺为力量,从而超越这考验,抵达那尽力而为、且对结果不艾不怨的心境。
终究,一切的考验都会得到它的果实,这是我可以确保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26983/e3a135b0ba6f6be7.png)
写于2024年2月2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