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妥善处理的早年经历
童年未被解决的问题的遗憾会一直伴随我们,直到有一天类似的场景将你储存在潜意识中的假装被遗忘的伤痛唤醒
2.记忆的形成
内隐记忆又称“心理模式”,当一些刺激重复发生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内隐记忆”操纵着,最简单的办法即保持正念
3.故事的力量
通过故事情节的演绎帮助孩子理解当下所发生的事情以及感受,虽然孩子还不会用语言表达,但这种将孩子与我们置身于同一个奇妙世界的方式更能拉近彼此距离
4.情绪的重要性
当孩子满身泥巴跑进屋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愤怒?兴奋?好玩?~这些情感词汇,熟悉的是你都见过,陌生的是你生活中很少用,你有没有和孩子做到情感共鸣
5.镜像神经元的作用
“把手做成ok状放在下巴上”(此时把手有意放在脸上),看一下发生了什么事?你会发现很多人跟你动作一致。镜像神经元就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你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6.自我反省、认识情绪
在你有情绪的当下没有觉察,此刻孩子做出一些挑战行为更能加重你怒气,孩子不明就里被责骂,就中断了你和孩子之间情感的流动和链接
7.学会和孩子沟通
无论何时学会及时看到孩子的情绪和需要并加以反馈,告诉孩子:我一直都在。感受孩子的感受
8.打开沟通通道
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接纳孩子和自己的情绪,关注孩子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自己
9.安全型依恋
举例子:一个婴儿哭了,无论此刻你多忙,放下手中工作立刻走到孩子身边,抱起来并准确捕捉到此刻信息,及时回应,安全型依恋就建立了
10.掌中大脑
分为“理性脑”和“爬行动物脑”,愤怒和失控会让你的“爬行动物脑”占据从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