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开衣柜,看着满满当当的衣服,和零零散散堆在角落里至少一年没有碰过的旧物件,你想把他们丢掉。
可是你心想,我下次肯定会穿的,不一定哪天就用上了。
可惜,你下次没有再穿,哪天心情好再去宠幸他们?
你也没有。

如果你不需要一件东西,你是因为看见打折促销,觉得便宜,才去买,那你就不要买。
买的越多,亏损越多,而往往这个时候,盲目消费的产物,在日常生活中被需要的指数并不高。
之前看网上介绍一个控制购买欲望的方法,如果你真的想买一样东西,你把它放在购物车里,看一个星期以后,你是不是真的想要,到那个时候再去决定要不要买。
在还没有一定基础的时候,如果过度地去把钱花在与你现阶段消费水平不对等的的东西上面,所得到的满足感也许还没有你吃一顿喜欢的食物来得多。

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刚性需要的东西,相对贵一些也一定要买。
短期需要的东西打折可以买,长期不需要的东西,就算再便宜,也不要买。
便宜的东西也有好货,可是对于时间成本来说是不符合的。
就好比刚刚步入大学的年轻人,一天5小时以上在餐厅当服务员,所换取的报酬可以满足你的需求,可是如果把在那个年龄阶段的一天几个小时用来读书锻炼,充实自己,五年或十年以后,所收获的就不仅仅是做服务员的几倍收益了。

钱,要花在该花的地方。
我的大学英语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她的故事。
老师原生家庭条件不好,所以大学的时候就自己出去做家教补贴生活。在其他同学还在吃喝玩乐的时候,老师骑着二手自行车奔波于城市的各个角落。
当时的学生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生活费,可那个时候的她,仅靠做家教的钱,就已接近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的一个月生活费用。
老师和室友每天一起学英语,两个人说好只要是在对话的时候就用英文。
那个室友家庭条件不差,但两个女孩为了省出旅游经费,最难的时候一天才吃两个馒头。最后老师在大学的期间去了很多城市旅游,没有花过家里一分钱。
有人会想她这样苦了自己到底值不值得。她辛辛苦苦赚的钱为什么不多买点好的衣服好的鞋子。我觉得,很值得。生活虽然不易,但有滋有味,每天都有的前进的目标和动力。学到了东西,出去旅行开阔了眼界,提前体味了人生百态。这种消费观,才是最应该有的。一个人,要懂得为自己的内在投资。无论年龄。

前段时间撒贝宁在“大学生来了”里面提到关于大学生消费观的问题。
他在节目中语重心长地为大学生们送上建议,直言道:“消费,是人生的必修课,希望毕业成绩,能让自己感到欣慰。”
撒贝宁还说,他认为钱,无法带来全部的安全感,能让自己感到安全的是大脑,是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花多少钱更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