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冬仔,已退休在家。
他闲着没事在家的房顶与屋外种些蔬菜,每天早上到外面马路边活动个把小时后,回到家里,给蔬菜浇浇水,一来可以吃到自己种的菜,二来作为休闲消遣,图个好心情。
有时他也到公园散散步,与同龄的朋友们聊聊天,以愉快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通过聊天,朋友们知道,冬仔的往事不堪回首,他奋斗的一生充满了酸涩苦辣,令人不寒而栗。
冬仔的父母原是城里人,1953年时,母亲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去。
1958年大跃进时期冬仔来到人间,1965年到了上学年龄,冬仔的父亲把冬仔的户口搞回城里,好让冬仔在城里上学。
一年后,文革开始了,从66年到68年也就是从二年级到四年级学校不能正常上课,冬仔读不成书,学不到知识。
也就在那个时候,上级革委会认为冬仔的母亲在农村,就把他的户口从城里再迁回农村。
当时,一批批年轻人上山下乡插队到农村,这些年轻人叫做“知识青年”,而冬仔被赶回农村叫做“回乡青年”。
文革结束后,冬仔得以回城,上级新的领导人认为过去革委会有关人员把他的户口迁回农村是不对的,把他回乡的经历看作是上山下乡,并开了证明,在简历上填上“在农村插队”,得到认可。
1980年,冬仔参加县招工考试,远远超过录取分数线,却得不到录取,经查问,原来是上级某领导与他父亲有私人的瓜葛,那领导人出面叫招工办的人不要录取冬仔,于是,冬仔闲散在社会上。
一天上午,冬仔在街上闲逛,迎面走来一个从外地来的人,这人是他刚刚认识的,叫余戈。
余戈带他走进一个娱乐场所,看到里面有些人在猜码,冬仔知道那是个博彩的地方,就在那时,一个拉客的人招呼他参与活动,他不愿意,拉客的人说如果冬仔赢了就可以得到大钱,万一输了可以赊账,什么时候有钱就什么时候还。
听了那些话,他动心了,结果,他输了200元钱,老板叫他交钱,“不是说可以赊账吗?”冬仔不解地问。
“你想得真美,赢了钱就拿走,输了就赖账,”老板恶狠狠地对他说:“不给钱你休想走出我的大门。”
老板的话犹如晴天霹雳,他的心一下子懵了。
一个叫威水的人走过来对他说:“这样吧,我可以替你交钱,不过我有一个条件,就算你欠我10000元钱,这钱,你什么时候有就什么时候还,我们都是镇上的人,我不会催你。”
冬仔一时不敢答应,威水看出了冬仔的心情,他进一步说:“如果你不答应,你就不能出去。”
为了出去,他不再想那么多,先出去了再说,于是,他答应了。
威水取来了一张欠条,让他在欠条上按了红手印。
一个星期后,余戈、威水等四人来找冬仔还钱,威水威胁他,要他在10天之内凑够钱还,否则就有他的麻烦。
1977年时,邻村一户人家在城里有两间旧平房,一直空着没人住,户主不想要了,他想把那两间房子卖出去,这事被冬仔知道了,他说服父亲借一些钱凑够500元把那两间旧房子买下来。
这次为了还债,他想把那两间旧房子转卖出去,可是他又想,那两间房子能卖到10000元吗?冬仔去找余戈他们,说能不能用那两间房子抵债,余戈他们去看过房子后就同意了。
在家乡进不了国营单位,冬仔只好背井离乡到一个沿海的小城发展,在那里,他找到了工作,成了家。
1989年时,一个远房亲戚去找冬仔,说他在海边的虾场养虾,一时凑不够买虾苗的钱,他想向冬仔借3000元钱买虾苗,冬仔认为是亲戚,不好意思拒绝,就把这么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3000元钱借给了他。
两年后,借出的钱还没有收回,那个远房亲戚病逝,债务就没有了。
1993年,某单位开发房地产,需要集资募股,看到一些熟人朋友都买股份了,冬仔也进去了,他买20股,一共两万元钱。
到了95年,那个单位的房地产彻底泡沫化,冬仔一分钱都收不回来。
1997年春,外地来了一个养殖甲虫的团伙,该团伙向人们宣传养甲虫致富的消息,吸引了一些人投资养甲虫。
三个月后,甲虫长大了,该团伙回收甲虫,养甲虫的几户人家都赚了一笔,其中一个养殖户花20000元钱买甲虫苗,三个月后甲虫长大了,卖得40000多元,净赚了20000多元钱。
之后,该团伙扩大宣传,听到了有人养甲虫赚了钱的消息,吸引了更多的人投资养甲虫,冬仔买了5000元钱的甲虫苗。两个月后,甲虫长大了,却听到经营甲虫的团伙消失了,冬仔又挨骗了一次。
同年秋天,一个叫大鹏的人是冬仔很好的朋友,有一天,他向东仔借10000元钱,说是用来办事,冬仔认为他是很好的朋友,不会有什么问题,于是,冬仔把钱借给了他。
三天后,大鹏的妻子去找冬仔,说大鹏几天都没有回家,她问冬仔有没有见到大鹏,如果见到,叫他赶快回家,免得家人担心。
接着,她又找了其他熟悉大鹏的人问,回答都是不知道。
第四天,大鹏的妻子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就这样,大鹏失踪了。
1999年时,有人在一家已经废弃的夜总会里发现一具骷髅,那骷髅由一件迷彩服包裹着,以前大鹏经常穿迷彩服,人们怀疑那骷髅是大鹏,连办案人员也认为是他,可是,那案子一直没有结果。
2000年,冬仔下岗了,五年后,他才找到一份临时工作,一直干到退休。
退休时,社保局里办理退休的有关人员说,冬仔没有知识青年插队证,仅凭证明书不行,还是把他作为回乡青年对待,没办法,冬仔白白地不见了6年的工龄,等于每个月不见了300多元钱,真是米少又粘煲-少之又少。
别人的一生是奋斗拼搏有成就的一生,而冬仔的一生是苦涩倒霉的一生,既然已经成了现实,他不再想那么多了,他安下心来好好地过好每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