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从《艺术与文化》中看一看中国现代艺术的世俗气息

从《艺术与文化》中看一看中国现代艺术的世俗气息

作者: 圣茜儿 | 来源:发表于2017-11-30 01:36 被阅读44次

    读美国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艺术与文化》之前卫与庸俗

    文 吴娇

    “一个社会,当它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不能证明其独特的形态是不可避免的时候,就会打破艺术家与作家们赖以与其观众交流的既定概念。”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首先就在这里对艺术家与作家所产生的思想的根源给予了一定的环境,就是“一个社会”。

    当然任何人的思想成长都脱离不了社会环境对他个人施加的影响。就算是《红楼梦》中最超凡脱俗的林黛玉,也未能免俗的去扒窗户偷听贾宝玉与史湘云的对话。

    这也就是说,无论他是怎样的世外高人,怎样的画家大师有如毕加索、凡高,都与自身的成长经历与社会大环境有关系。

    而毕加索也在“20世纪20年代,与其他杰出的同时代画家及前辈画家一样,他的艺术也陷入了危机……只是在1927年或1928年间变得越加尖锐……到1938年时,他的危机变得空前剧烈了”A。可见,一代大家艺术生涯也多少会受到当时地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只是每个人的内在表现有所不同罢了。

    但对于当代的中国人来讲,社会环境的影响或许是空前的剧烈。特别是表现在文艺方面,其思其想在最近这三十年变得愈加激烈与耐人寻味。

    “……但是我认为,基弗最重要的方面是他不向时尚献媚,是他一贯的思想性和对形式的不倦探索,而这在中国当代美术中已经一去不返了,我们今天的美术主流已经堕落为商品文化的庸俗时尚”B。

    而我本人也较认同这一观念。

    但更多的时候恐怖是现代社会的人们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普通民众接受的文化教育美学教育也愈来愈多有关系,更何况经济在这几十年来也得到了超前的飞速发展。民众的审美提高与购买能力有关。

    但是民众的审美能力提高,但对于真正的艺术家来说还高不到可以理解或是与他们持平的地步。

    但是艺术家想要生存下去,甚至想生存得更好,在这跨时代的高速发展中,艺术已经不可避免的要与大众的时尚品味相整合。

    而整合得最好的代表之一就是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她通过自己特有的波点艺术影了建筑、服装、甚至洗车等工业的审美取向。

    大众可以不理解她,但没办法不喜欢她的这些色彩炫丽的波点作品。

    诚然在八十年代时,中国打开了西方艺术的大门,那强烈的百花齐放似的文艺作品有如一阵春风扑向人们的时候,中国的一部分人或许也能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特别是前卫艺术,有明确的思想性,这就是在批判精神和制作方法上学习西方,并反省自身”C。

    但这种情况并未延续多久,既被后来的“经济改革”之类所淹没。那时人们口中最常用的词汇是“下海”!人们的视线开始从大胆新奇的西方前卫艺术前离开,转向了对个人财富的痴迷与崇拜。“而那时的中国艺术刚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冬天,并开始了市场化的经济转向,于是艺术的批判精神失落了,出现了所谓的新学院派、艳俗艺术和政治波普之类新倾向,开了中国当代美术走向浅薄、苍白和虚假的先河,预示了后来一边数钱一边假装咧嘴傻笑的伪善的观念艺术”D。

    中国新生力量也就自此有所耽搁。而惟有一层不变的“八股文”却深入人心。包括这本《艺术与文化》也仍在“同样的主题在成百上千的不同作品里得到机械的变异,却没有任何新东西诞生……”时也不忘以此来举例。

    正如今天年复一年的艺术院校招生的招考方式,全国成千上万莘莘学子为此而大费苦心。为了得到一加试通行证,在其招生制度的僵硬滞后的状态下,居然激发出“枪手”一词,代考、托考几乎成为一项专门职业,横扫各大院校的艺术加试现场。也让中国很大一部分新生代艺术直接困死在襁褓中。而一些商家个人在紧盯别人鼓起的钱包的时候,打起了艺术的歪主意。那真是“乘风而入,见缝插针”。没有哪个时代,对艺术如此草率,如此直白的将此做为简便快捷的方式流通到市场,成为新型圈钱工具。

    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中国大陆居民生活的改善,人们在享受物质的同时,对于精神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渴求有一个能让精神有所寄托的方式存在。文艺因此闻风迅速的站起来。

    对于前卫艺术。由于其复杂性与技艺性,只能使得“富裕和受过教育的人”有感觉。而其探索性与实验性的味道太浓,让一些不愿太过冒险的而又有些拜金的艺术家或是业余艺术家踩在一旁,而只管画些或写些庸俗的媚世的作品出来,以迎合大众的口味,好尽快套现,以使自己看上去更加的像个“成功人士”。

    所以,在中国的当代,流行最广的却是“后卫艺术”,即(垃圾、庸俗艺术):流行的、商业的艺术和文学,包括彩照、杂志封面、漫画、广告、低俗小说、喜剧、电影等。

    有位硕士导师说得好,当今社会是文化向权力、金钱献媚的时代!

    所以,在中国不仅有庸俗艺术,更多的则是山塞艺术。“拿来主义”在这里被充分运用。从字画到平面媒体,再到影视制作与小说翻译与创作。无不被套上“山塞”二字,目的无他,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最快利益!

    而在西方“庸俗艺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工业革命使西欧和美国的大众都住到城市里,并使文化得到普及。”

    而这在中国却是恰恰相反。艺术工作者不仅没有起到传播文化、艺术的作用,甚至为了迎合大众,将影视剧改编得一塌糊涂,还振振有词曰:现在的观众有几个人知道段祺瑞执政府!(祥见《京华烟云》电视剧的导演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别说大众知道(九零后之前的中学生,哪个没在语文课上学过此类的文章),就算不知道,做为传媒者、艺术工作者,虽然不至于提高广大观众读者的欣赏的水平,至少也别媚俗、从俗!

    同样向人家学习、“山塞”人家东西,日本却做到了“拿来主义”中的精髓,那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这从日本的当代绘画艺术与通俗的漫画作品中可窥一斑。

    作为东方文化源泉的中国, 线条运用的是最好,但将其升华与推向世界的则是日本。

    日本的根基虽浅,却能看清其内核,反复的研究打磨,是终磨出了自己国家的典范。无论是绘画艺术,还是漫画故事,都将东方的线条理解得十分透彻,并且始终如一!

    而这边厢的中国最近这几年才看出其好来,不为别的也是因为其居高不下的人气与巨大的财富空间,国人这才为此重视起自己传统的艺术(与日本的和服,从传统走向现代,并演化为现在简化的和服“浴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为和服被西方人所喜爱,日本这才积极的提倡与保持)。

    “庸俗艺术以庸俗化了的和学院化了的真正文化的模拟物为其原料,大肆欢迎并培育这种麻木。这正是它的利润来源。庸俗艺术是机械的,可以根据公式操作。庸俗艺术是虚假的经验和伪造的感觉。庸俗艺术可以因风格而异,却如终如一。庸俗艺术是我们时代的生活中一切虚伪之物的缩影。除了钱,庸俗艺术宣称不会向其消费者索取任何东西,甚至不需要他们的时间。”

    这其中也不需要太多艺术作者本身的时间,这大大缩小了生产成本,使其能成为当今社会除了房价、股票等圈钱工具之外的又一强大挣钱方式!

    “今天,本土中国人,不亚于南美印第安人、印度人和波利尼西亚人,较之其本土的艺术品,更为钟情于[源自西方的]杂志封面、凹版女郎。该如何解释庸俗艺术的这种毒性,这种令人无法抗拒的吸引力?”E

    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话,那么我们又要回到文章开头那句话的解释了,“《苏联七艺》一文中的下列一段话:……大众对待新旧艺术风格的态度也许从根本上说依赖于他们各自的国家提供给他们的教育的性质。”

    这也就是当今天中国大陆缘何在主流空间的艺术大多色彩鲜明,主题明确。

    但从以上几点来看,相对来说这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可以让更多的人从对物质的索取与要求的同时,也会唤起对精神世界的关注与窥视,哪怕仅仅是从利益角度出发,也同样会引起艺术在某个时刻的迸发。

    “中国当代社会是各种文明价值冲突、杂交、混和的结果,有东西方文明智慧的交混、传统与现代的杂交、现代政治理念与现实体制的冲突。。。。。等等。在这种文明杂交的场景里,没有一种价值的声音能取代所有的精神诉求需求。混沌复杂的现实下,各种气味的精神诉求都在寻找各自表达的窗口。艺术总是在创造精神窗口,这必然体现在复杂的艺术精神指向中。”F

    正是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当代艺术,虽然更多的沾染上“媚俗”的标签,无论是其油画作品还是国画山水等,无不在其世俗的审美情趣下扭曲成长。当然,现在新一代的艺术家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当由周润发主演的《孔子》这部电影出现时,当代艺术家更是惊呼:导演把孔子活生生导成了一个现代共产党员!

    当代的艺术家,有很大一部分是在那里不仅媚俗,而且还想试图通过艺术的形式对主流的某些情况进行讨巧,还对普通观众与读者“他们就将所有文化降到大众的文化水平来讨好他们!”

    这样就不能不怀疑当今社会的某些顶着学术、艺术的帽子的一些人的别有用心。而“保持精神自由是个体与集体相处的个人价值的体现,艺术家遵从自己的灵魂需求创作艺术品才能体现个性价值,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尊重、维护个人的价值需求。不能用一种文明价值来规范约束艺术创作的自由选择”G。

    而这样才能摆脱掉文化艺术中的那些媚俗的世俗气息。能给观者呈现一个多样化的更高层次的审美空间,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带动大众在艺术的道路上共同前进!

    尊重价值观念的相对性和多样化,本身才是普世价值的体现。

    A(摘自《艺术与文化》)

    B摘自《中国当代美术堕落的模式》

    C摘自《中国当代美术堕落的模式》

    D摘自《中国当代美术堕落的模式》

    E(摘自《艺术与文化》)

    F(《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判断》)

    G(《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判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艺术与文化》中看一看中国现代艺术的世俗气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ym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