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问我在家还是惠州,说让我写一篇文章,今天务必完成,只有我研究生能奈何得了。有点忐忑,马上打开微信原来大意就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一篇征文。
第一反应是抗拒,我读的是工科,一向认为我的文采保留在初中水平,平时读书也不多,怎么能写得一篇文章。后又想反正也不拿奖,只要完成任务就行,随便在百度搜集一篇即可。当我发现有这个念头的时候,都被自己惊呆了!
要写文章,村里有很多人写得比我好,文件中“原稿电子扫描(jpg格式图片大小不低于1M)或Word版”,可能对于五六十岁的相亲们,或者不太用电脑的来说感觉是个很难操作的活。或者觉得技术含量很高。正好今日没有日更,空腹灵感好,就当写电影解析,先写初稿再优化,或者可以找我高中语文老师帮忙修改一下哈!自己美美的笑一下吧!
奶奶是一个没有入过学堂的七十多岁的老人,孝字怎么写她是不知道的,但是却能感受到在她身上的传承发扬。也许有些东西你不知道她的概念,甚至不会描述,但是却一直存在,而你也在默默践行。
奶奶在她很小的时候,外祖母生下姨奶以后没多久就去世了,为减轻家里负担,奶奶承担起一个母亲的角色,干家务活,以及带年幼的妹妹。大概小学时,爷爷去世了,印象中奶奶总是一如既往的服伺祖奶奶,一点怨言也没有,一日三餐,饭后茶以及洗脚水。
没上过学的奶奶不识字,坐客车的时候不知道要拦哪一辆,有些车是不到那些地方的,所以就看到客车一辆一辆拦,直到问人家乘务员说到,才好像做错了事的一样,拿着东西上车,所以一般的距离奶奶都是走路,很少坐车。一般奶奶会拿着一堆堆年货让我帮忙计算店家有没有算错,对于小学的我大概是一道应用题的难度。
这次有事回家两天,想到奶奶年纪大了,又最喜欢出去走走,决定花一天时间带奶奶陪。从到家奶奶就一直在说,我也一直在听,讲述着邻里相亲的事,谁家取了媳妇,谁家生了小孩,回顾她们以前的苦日子。
带着奶奶的去逛街的时候,发现奶奶真的是矮了很多,以前和我一般高,现在才到我的肩膀附近。后背可能是秋天的篓子太重了,都一边高一边低,买了一件枣红色外套,奶奶走到镜子跟前撞了镜子两处,没见过那么大的镜子,可能觉得还很远。带奶奶逛超市我,奶奶从来没有坐过手扶梯子。在超市给奶奶买香梨,买橘子,买蛋糕,还有奶奶最爱喝的果粒橙。
记得有次在团建的时候,路过一个小店,卖手工的牛皮糖,想着以前奶奶说的,现在超市买的牛皮糖都没有以前的味道了,赶紧挑了几种口味请店员寄回家给奶奶吃。因为年轻,也木有估计家里的鸡鸭以及蔬菜,会用现代工具,所以外出的时间比奶奶多得多,基本每回看到有包子,都会给奶奶带几个,特别是糖包子,奶奶最爱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