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语文课刚结束,同桌2Y拿起她的大笔记本,啪一下拍在了陈述桌子上,来,我教你,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你说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觉--,对,你没看错,是横线,因为,每一句,都是一个调调,平平直述,就像一扇缺乏润滑油的门扇,吱~吱,没有起伏,没有感情,收口的地方,尤其干脆,丝毫不拖泥带水,也不余音袅袅,最后一个字出口即结束。
饶是陈述,一贯的五音不全,也审判出,她俩以后大抵是可以一起合唱的,而并不能反衬出谁更需要改进一些。甚至陈述有时候会想,也许就是因为这个特性,所以她们俩个就因着这个走到了一起,人以群分,群分的特质也应是可以包含这一点罢。
慢热的陈述遇到了热心的中二同桌,就是白布上染上了彩色晕渍,给回忆添香加料。和闻言的更多交集,也因为2Y而展开。
这一天,陈述习惯的打开数学课本,开始抄记定律和公式。2Y看到了,睁大眼睛,你为啥又开始炒这个了?陈述吸了口气,张了张嘴,然后咬了咬下嘴唇,最终还是没说出话来。
一个是她惯是嘴笨,不知道如何表达,另一个则是她有一份自卑,她用的虽是独门绝招,却绝对不是什么光鲜亮丽的大招。
她对于数学,确确实实太缺能了,每次考试,数学都是拖后腿,饶是她语文考到了年纪第一班级第一,她的总分也总是被数学拖到班级十名以外,年纪不知道多少名之后了。她经过反复思量,考试考试吗,总不是就是靠定律和公式,别人呢,是看到题目分析,怎么解题,然后顺理成章的需要用到哪个公式辅助。她实在无招,反其道而行之,把定律公式都背记下来,然后考试时候,把重要的记得的公式全数滕背到草稿纸上,解题时,挨个比对,感觉是用的哪个公式,然后反过来,匹配定律,最后看题目里哪个条件和哪个条件需要怎么转换,得到公式需要的各个条件。
这就像给门锁配钥匙似的,别人是根据锁芯的锁齿制模,然后配出钥匙,她则是拿出一大把各种组合配好的钥匙,一把一把试验。运气好的话,几把就配出来了,门也开了,运气不好的时候,钥匙都用上了,就是不论草稿纸还是卷子,都写得满满,却一分也得不着,门锁压根没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