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行歌志公众号
最近,我在品读武志红的书籍《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这是一本治愈心灵的书籍,作者武志红是一位资深心理学专家。这本书以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警醒我们:不幸经历了不完美的一面,在成长中也能帮助我们变得愈发坚强。
而读了这本书后,有两个观念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和大家分享下:
1.“我是天底下最不幸的。”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且每个人的心理问题都有大量的“同道”。所以,其实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也并不特殊。
但人们经常看不到这一点,以为自己的痛苦独一无二,总是感叹“为什么不幸的偏偏是我”,将自己的问题无限扩大,并将它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屏蔽一切外部感知,绞尽脑汁去纠正它。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心理问题的人以为自己的问题是洪水猛兽,不敢将它暴露出来,在封锁自己的问题的同时也封闭了自己。
久而久之,潜移默化,陷入自己就是天底下唯一最不幸之人的泥淖中了。
所以,要学会正视自己,接受自己其实和大家一样,都只是芸芸众生的一员,生老病死很正常。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能使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强大,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2.“我们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比如有句话说:我以为我没有鞋穿是不幸的,直到我看到有人没了脚。
还比如一个人得了需要接受化疗的慢性病,一开始充满恐惧、排斥治疗,日益消沉,悲伤地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只有他一个人沦落到了生死堪忧的地步。
可是,当他到了医院时,遇到了很多病人,患白血病的,癌症晚期的,一个个被病痛折磨得骨瘦如柴、不见人形。
他突然顿悟,“我并不是那么不幸呀”,甚至比他们这些基本被宣告死亡的人来说,他太幸运了,还能被拯救下……
诸如这类的例子很多,就是那种觉得自己不幸的痛苦感在看到有人比自己还惨的时候,瞬间得到了缓解。
这句话确实很好用,但靠与人对比是无法获得真正永久的幸福感的。
而且,自己生活的幸福感,不是源于自己内心的认同,而是靠对比别人的不幸和痛苦获得,这是精神麻痹,是逃避的行为。
即使得到了片刻的幸福,之后也会再次陷入无穷的焦虑和痛苦中。
所以,要学会正视自己的生活,接受不完美的生活,敢于直面人生中的不幸,才能使自己的生活越过越好。
— end —
全世界有70亿人,中国有14亿人,没有谁是完美的,也没有谁是最不幸的。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只有这样,你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学会强大自己,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到那时,你会感谢不完美的自己,因为在奋斗的路上,你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行歌志,一个专注记录和分享生活感悟和态度的地方。欢迎关注和投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