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
由于App随时可能被销毁,而且四大组件是短暂且生命周期不可控,在重建时
App数据和状态不能依赖四大组件。 -
架构原则
1.所有不与UI及系统交互的代码能不要写在Activity/Fragment中,从而避免生命周期相关的问题。
2.将UI与Model分离。Model最好能持久化,保证异常情况下的恢复及离线展示。将View和Model分开能明确Model管理数据的职责,便于测试。
当前的前后端广泛采用的Restful接口通信。
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是一组架构约束条件和原则,描述了一个架构式的网络系统,比如web应用程序。
1.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交互在请求之间是无状态的。从客户端到服务端的每个请求必须包含理解请求所必需的信息。无状态请求可由任何可用服务器回答。
2.服务端的应用程序状态和功能可分为各种资源,客户端和服务端的传输可使用资源统一接口去访问该URI地址。比如标准HTTP的GET/PUT/POST/DELETE方法。
注意:虽然这个官方架构能让系统更健壮,但是选择适应于当前项目,性价比高的架构才是最合理的。LiveData/ViewModel/Lifecycle-aware/Room可独立使用,按需接入项目中。
-
ROOM
持久化SQLite数据库映射层。主要分三层:
1.Database:维持数据库容器,负责APP中持久化关系型的数据底层连接。
2.Entity:描述数据库中的表实体。
3.DAO(Data Access Point):包含数据库中的数据查询方法。 -
Lifecycle-aware
当其他组件(Activity/Fragment等)的生命周期状态改变时,Lifecycle-aware组件会做出反应。
目前Fragment/Fragment在26.1.0的Support库中已实现了LifeCycleOwner接口。其他需要自主实现生命周期的宿主,须实现LifecycleRegister类。
需要对宿主生命周期做出响应的类只需实现LifecycleObserver接口。
Lifycycle状态变化图
-
LiveData
主要应用了MVVM模式。可参见如何构建Android MVVM 应用框架。
LiveData负责监听数据变化回传给UI视图,持有可观测的数据,在组件出现活跃状态时提供更新,一般用于创建反应式UI。 -
ViewModel
ViewModel的职责是作为UI控制器和视图容器(Fragment/Activity)的连接层。负责控制数据逻辑,在重新创建UI组件时将数据保存起来,简化了视图容器的逻辑。ViewModel不持有View引用,更新数据使用LivaData.
DataBinding负责维护一个介于UI和视图容器之间的干净接口。
UI的职责是当数据变化时更新视图,通知ViewModel用户的交互行为。 -
架构通信
架构中各组件的通信 -
指导原则
1.Manifest定义的组件只能处理部分与入口相关的数据。
2.不同模块的责任边界必须单一明确。
3.模块暴露的接口尽可能少,尽量对外隐藏内部实现细节。
4.核心基础模块尽量与业务分离,避免重复造轮子。
5.持久化尽可能多的有效数据,提升用户的离线体验。
6.数据源维持单一可信。数据变化的同步必须对APP获取数据的接口无感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