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七天假期,10月4日的今天,于国之农历为九月初九,是为重阳佳节。
“重阳”之名称,得自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如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中,有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所以民间便有在重阳这一天,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唐代大诗人王维,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知当时的九月初九日,插茱萸以祛病驱邪,登高祈福之盛行。
因为民俗观念认为,“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所以说,重阳节,近代又融入敬老节的新含义。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正所谓:“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于此佳节,祝父母暨普天下的老人,健康长寿,生活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