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这么多年学,“学习”二字在我们的脑海中早已是习以为常,但是当细细想下来,什么是学习?为什么要学习?怎样学习?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未必能给出答案。
百度百科对于“学习”的定义是: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由这个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学习的方法有很多,阅读、听讲、思考、实践等等。
《学会学习》这本书中就强调:没有学好不代表没有天赋,而是因为“方法”不对,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人生就会充满无限可能。到底有哪些学习方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德鲁克“目标管理法”
德鲁克是现代经营学之父,他的字典里从没有“退休”二字,95岁高龄的他每年还会以三个月为期限进行集中学习。在进行集中学习之前,首先要制定目标,这个目标不仅要在心里,更要写在看得见的地方以便时刻提醒自己,然后再为这个目标设个期限,这就是他的目标管理法 。
启示:这种方法与我们阅读中的主题阅读很类似,比如如果想学习写作(目标),就买《文心》《写作这回事》《成为作家》《30天写小说》等有关写作的书籍,花上一个月(期限)好好研读这些书,写作技能必定会有大大提高。
2、斯蒂芬·金“外界屏蔽法”
斯蒂芬·金就是前面《写作这回事》这本书的作者,他坚持每天写两千字,不完成目标绝不离开书房。这一间小小的书房可以让他屏蔽掉外界的各种干扰,迅速进入到写作状态并沉浸其中,这就是“外界屏蔽法”。
启示:使用“外界屏蔽法”,一定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场景,可以是书房,也可以是图书馆,最好是安静且不容易分散注意力的地方,让自己一旦进这种场景就能沉静下来。其次还要确保一段特定的时间,这段时间要关闭手机,杜绝一切干扰。最后还要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比如打算写多少字的文章、做多少题目等等,不完成目标决不罢休。
3、本田元“外语背诵学习法”
顾名思义,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学外语,尤其是背单词,具体做法是:第一天标出四页中没记住的单词,多写几次直到全部记住。第二天复习第一天的内容,然后按照第一天的方法再背四页,第三天复习前八页,再背四页,以此类推,就像滚筒一样,因此这种方法又叫滚筒式背诵。
启示:回头想想,自己当初考研时背诵考研单词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良心体会,真情推荐!
4、爱因斯坦“张弛有度学习法”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大物理学家,但爱因斯坦自己却说“如果没成为物理学家,我现在应该是个音乐家吧。”没错,爱因斯坦一生酷爱小提琴,当研究耗尽脑力,他就把身体交给音乐,用音乐释放内心的疲惫。这种有张有弛的方法让他的身心进入一种良好的循环,才能作出如此巨大的科学贡献。
启示:我们虽不是爱因斯坦,但是也要找到一种能让自己全身心都能放松的方法,比如乐器演奏、跑步、打篮球等等,如果找不到,请自行参考阅读原文。
5、吉田松阴“相互学习法”
吉田松阴因偷渡而入狱,最后却把监狱变成了私塾,最后连狱吏和守卫都加入了学习的行列。可见,牛逼的人到哪都能牛逼。不仅如此,他还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轮流当老师,相互学习。做过老师的都知道,向他人传授知识的同时,对自己来讲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启示:听一堂课容易,可如果让讲一堂课却并不轻松,确定主题,收集材料,准备讲稿,反复演练,甚至还要写逐字稿等等,一番功夫下来绝对比单纯听一堂课收获的多得多。
6、福泽谕吉“切磋学习法”
这种学习法有点类似武侠小说中的比武大会但又不完全一样,一样的是大家同台竞技,不一样的是这种竞技不是为了打败对方,而是提高自己的实力。
启示:还记得高考时,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晚上挤在小出租屋一起拼命学习,互相考对方单词和公式,这种不断切磋的过程让我们的学习充满了干劲,这样的经历也成为了我们永远的回忆。
7、南方熊楠“抄阅法”
南方熊楠在伦敦时,借阅了五百本书,抄阅了五十多本笔记,这种抄阅绝不是机械的抄书,而是抄写的过程中把它记在心里,并用来撰写论文,让输入和输出形成良好的循环。因此,“抄阅法”是一种眼、手、脑、耳共用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也肯定比单纯的看和读要好,而且顺便还可以练字。
启示:还记得复习考研政治的时候,自己就把所有的知识要点抄写在了一个笔记本上,时不时地拿出来看上一遍,快考试的时候又抄了简略的第二遍,最终才考出了很不错的成绩。
8、佐伯祐三“激情点燃法”
佐伯祐三无比欣喜的远赴法国让大师弗拉曼克点评自己的绘画作品,没想到收获的却是毫不留情的批评。但是,受到打击的佐伯祐三这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决定迎难而上,弗拉曼克的强烈否定点燃了佐伯的热情,最终是他找到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从而扬名后世。
启示:成长中被人否定是一件非常痛苦和难堪的事,但是如果因为害怕被否定而永远蜷缩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那么就很难有大的发展。面对批评,要有一种“你等着瞧”的叛逆心,化否定为力量,最终蜕变重生。
9、本田宗一泽“耳学学习法”
本田,没错就是创立本田公司的本田。早年的他没有多少学历,一切都是从学徒做起,他将他的学习方法总结为“耳学学习法”,具体做法就是向懂相关专业的人请教,并用在实践当中。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懂就问,为了活塞环的一个生产技术问题,他会踏遍全国,到许多大学听课学习。
启示:这种方法适合于目标明确,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10、村上春树“体能强化法”
村上春树是一位喜欢长跑的小说家,他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引起了许多跑者的强烈共鸣,同时也被很多爱好写作的人列为经典。跑步不仅让村上拥有了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也让他获得了写小说的要诀。
启示:跑步和写作有诸多相似之处,“配合自己的节奏”“学习感兴趣的领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这就是村上独特的学习法。
好了,一口气介绍这么多学习法,是不是总有一款适合你呢?
其实,知道多少学习法没有多大用,有用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唯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怎么办?不断尝试,同时可以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我用什么方法记得最快?
我在什么地方注意力更集中?
我什么时候最有干劲?
当这三个问题都有明确答案的时候,就恭喜你终于找到了!
另外,斋藤孝将学习分为三个阶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坚持——突破,因此,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后,还需要不断坚持的学习下去,活到老学到老嘛,只有这样,人生才会有所突破!
网友评论